2025年 07月 25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法庭質疑辯方混淆「價值觀」及「編採政策」 對證人不公 辯方質疑《蘋果》高層可對黎智英說不張劍虹不同意
發佈日期 : 2024-01-30

蘋果日報 2012年七 一版面
黎智英參加佔領中環時被捕。
蘋果日報 2012年七 一版面
黎智英參加佔領中環時被捕。

【本報記者報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昨天(1月29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第18日審訊,控方「從犯證人」、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開始接受辯方盤問。辯方質疑《蘋果》高層與黎智英的價值觀和編採方向本來就一致,毋須黎智英親自下達指示,管理層可「向老闆說不」;張劍虹不同意說法,指「黎生嘅編採政策,佢吩咐我哋做呢,我哋無得選擇」。張劍虹又稱,黎智英在「飯盒會」會給編採指示予高層去執行。

辯方盤問張劍虹是否與黎擁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及價值觀,張不同意兩人擁有共同宗教信仰,指其為基督教徒,而黎則為天主教徒;而就價值觀而言,張指其亦相信民主、表達和出版自由,以及傳媒可作為監察政府的權力等。

辯方問張劍虹是否所有《蘋果》記者及編輯大致認同上述的價值觀?張表示不肯定,並指《蘋果》團隊好大,不敢代所有人回答,稱:「同埋佢哋好多可能係為咗「打份工」,知道黎生有呢個價值觀,咁佢地都一定會配合啦 。」

張:員工為打份工 配合黎價值觀

辯方在庭上展示張與黎就《蘋果》25周年特刊感言部份進行討論的Whatsapp訊息,並指張在對話中很認同黎的觀點,張劍虹表示:「我對黎生的文章很少表達異議,都係呼應番佢,係同意佢呢個諗法」。

辯方再向張劍虹追指黎無論是否在飯盒會中,根本從未提及編採指示或政策?張表示不同意。辯方再指出張提及的編採指示,根本就是張及其他編輯的共同價值觀,張隨即反駁指「就算係有共同價值觀,都唔代表黎生無俾指示架嘛,黎生絕對有喺飯盒會俾指示」。

其後,法庭質疑辯方混淆「價值觀」(value)及「編採政策」 (editorial policy)的定義,認為張所述的「編採政策」是如只報中國負面新聞等具偏見的採訪方向,而非等同辯方所指的「價值觀」(如出版自由、監察政府等),並批評辯方這問題或對證人造成不公 (it is an unfair question)。
 
張:催谷上街 非純粹民主自由問題

辯方又提問張,由於張與黎持有共同價值觀,因此黎根本無需訂立編採指示及報導角度。張不同意辯方的説法,清楚指出黎利用《蘋果》催谷市民上街及向政府施壓要求撤銷《逃犯條例》修訂案等做法,認為已經「唔係純粹民主或者言論自由既問題」。

張強調,黎親自參與遊行,要求張與其秘書、司機等「夾時間」,刻意於遊行期間採訪黎及吩咐利用《蘋果》「將啲新聞要做大點」,若沒有黎清晰的編採指示,就算相信言論自由及法治等價值觀,《蘋果》任何人亦「唔會做呢啲野」。辯方又質問張,若張不認同黎的做法,大可不跟從黎的指示,張回答指:「唔可以囉」。

張:《蘋果》營運決策須獲黎首肯

辯方展示一段張與黎的WhatsApp 訊息,內容顯示張向黎建議推動更多泛民議員協助社區街坊去訂閱《蘋果日報》,黎回覆表示「是否不好意思? 我們(蘋果)始終是牟利機構。我可能太敏感,你若覺得無問題,go ahead」。辯方引述內容指黎起初看似不完全同意張的建議,並表示:「你若覺得無問題,go ahead」,質疑張有最終決定權。

張否認辯方的論述,指黎的回應有正面「positive」的意思,張表示,十分熟悉黎,認為如果黎覺得建議不適合,就會表明立場不讓行動進行;張認為黎的訊息意思為:「唔係話將個波拋返俾我,而係佢都係覺得,其實都ok既」。

稱黎在「飯盒會」會下達編採指示

辯方提出於2014至2018年期間黎因為想退休,而甚少參與《蘋果日報》的營運工作,以及黎於2018年因看見《蘋果》經營有虧損才回歸集團擔任主席;張不認同有關說法,並指事實上黎一直有參與《蘋果》業務,而自2018 年起,黎更積極參與《蘋果》的編採工作。

辯方再三問張指黎參與《蘋果》業務,是否單純擔任商業方面的角色,張不同意,並指黎是同時積極參與《蘋果》的營運及編採工作,張亦否認黎曾將編採決定交予編輯。

張:「飯盒會」與改善員工溝通無關

辯方在庭上展示張與黎的WhatsApp 對話,當中顯示兩人曾討論《蘋果》員工就改善動新聞影片作出的意見,辯方向張指出,召開「飯盒會」前,會預先於通訊群組内收集員工的問題,因此「飯盒會」的討論方向主要圍繞員工的困難,並藉此改善内部溝通。

張否認辯方的説法,指黎於「飯盒會」開始後會先講述其對政治局勢的看法,其後雖會就部分員工的問題作討論,但黎「唔一定要跟住晒同事嘅問題去解答」,而黎亦會隨時向同事下達指示。

黎策動《蘋果日報》參與政治活動

辯方在庭上展示《蘋果日報》在1997年至2012年間刊登的頭版報章,指出《蘋果日報》一直以來都在「七一」或「六四」等敏感日子鼓勵市民上街,並非如張所言,在2014年後才突然有所改變。張隨即否認,並指作為總編輯,對《蘋果日報》的轉變感受很深。張解釋,2014年前,《蘋果日報》只會用登報形式鼓勵市民上街,但2014年後,黎開始主動策動《蘋果》員工參與政治活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