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今次毕架山道发生的命案,立法会推动照顾者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主席、民建联议员李世荣表示,对事件感到痛心,认为这类惨剧一宗也嫌多,亦反映照顾者支援的需求非常殷切,政府需要加强专线和支援措施的宣传,并加快关爱队上门识别有需要家庭的工作。
李世荣表示,年长照顾者未必懂得使用照顾者资讯网,不少照顾者会陪同被照顾者出入医院覆诊,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劳福局和医衞局加强沟通,在公立医院向照顾者介绍照顾者支援专线,否则措施未能普及和发挥最大用途。
事实上,近年不时有照顾者因为压力爆煲酿成惨剧,根据立法会的研究,估计全港有约23万名较年长人士需要长期照顾,当中约四成是「以老护老」。
未及发现老年抑郁症失治疗机会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人的精神问题,很多时都不能及早被发现,以致错失了治疗的机会。因为长者很多时只集中投诉身体不适,而他们亦倾向避免在医生面前诉说出自己的情绪问题。若长者的情绪长期低落,并持绩一至两星期、甚至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就必须尽快寻求协助。
若果观察到亲友有以上徵状,应尽快向家庭医生求诊,需要时再转介精神科医生。医生可透过与患者及家属倾谈、临床观察、问卷测试等,进行心理评估,以及根据国际断症准则,确诊病人是否患上老年抑郁症。
此外,自2010年10月起,社署成立「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註:每区名称不一),为有需要的精神復元人士、怀疑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学生、其家人及照顾者和区内居民,提供由预防以至危机管理的一站式、以地区为本的社区支援服务。
目前全港有24间综合社区中心可提供辅导及外展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小组、义工发展等,部分特别为年长人士提供倡导生命教育服务、艺术发展,让他们终身学习,发展潜能,达至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