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决定暂缓实施垃圾收费,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暂缓执行是务实做法,否则会造成扰民,也让企业及市民感到负担很大。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建议政府可以实施一年的试用期,规定市民使用指定垃圾袋,并于一年后真正落实。
葛珮帆称,很多市民支持环保,政府应把握机会做好教育工作,增加回收点,支持回收再造业的发展,确保回收的废物的出路。她指出,未必一定要实施收费,建议用奖赏吸引市民加入环保行列,并大力推动「绿绿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民建联另一立法会议员何俊贤认为,目前配套不足,市民无法完全适应垃圾收费的措施,扰民程度高,令政府决定暂缓垃圾收费。他表示,减废的手段可以多元化,政府应多听市民意见,分析如何实行减废,又相信短期内难以推行垃圾收费。
新思维狄志远表示,会要求当局半年内有中期报告,一年后需要有详细报告。他建议政府一年后需要有包括源头减废的成效、市民及商界的参与度及认知度等指标,以确定未来方向。
立法会议员杨永杰表示,较早前的「先行先试」计划期间浮现不少问题,例如厨余回收配套严重不足、清洁工人的工作量大增等,政府暂缓实施的决定是实事求是、顺应民意的做法。他认为,焚烧垃圾是处理香港废物的另一条出路。大湾区城市部分垃圾焚烧厂目前仍有余额,政府可以争取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将香港废物送往当地焚烧厂处理,作为日后考量何时或多大程度推行垃圾收费计划提供关键数据。
环保团体地球之友表示,对政府决定暂缓垃圾收费及不订出具体实施日子表示极度失望,认为政府绝对不能怠慢,必须把握机会,分阶段实施垃圾收费试点,加强资源收集及回收配套设施,定期检视并持续优化执行细节。绿惜地球总幹事刘祉锋质疑,政府未有提出确切的押后日后是不太理想、比较虚无,指若未有清晰提出政策「再出台」的时间,会予人无了期延迟的感觉。
至于环保协进会在本月23日至26日进行调查,收集到逾500名市民的意见,结果显示,80%多受访者了解垃圾即将填满堆填区,支持减废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