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极端天气愈趋频繁,斜坡受天雨考验的机会愈来愈大。土力工程处表示,会与天文台推出全新的山泥倾泻特别提示,以加强预警和信息发布,提醒市民提高警觉。除此之外,土力工程处将重点审视对市民生活有较大影响的天然山坡和人造斜坡,例如在唯一往来行车道旁的斜坡,釐定防治工程的优次,目前已经识别约500个影响较多人使用的唯一往来行车道的政府人造斜坡,维修部门会特别巡查和维修。
土力工程处副处长(港岛)岑家华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为了加强预警和信息发布,该处与天文台推出全新的山泥倾泻特别提示,用途与现时天文台就大雨发出的局部地区大雨提示类似。他解释,当个别地方过去24小时雨量很高,而且预测未来继续有大雨,但未达到发出山泥倾泻警告的水平时,该处会连同天文台会发出特别提示,列出山泥倾泻风险较高的地区,提醒市民提高警觉。
岑家华称,为应对极端天气,当局会重点审视会影响唯一往来行车道的斜坡,决定进行加固工程的优次。土力工程处较早前已识别约500个影响居民出入的唯一往来行车道斜坡,会在雨季前加强检查,做好通渠和小型维修的工作,减低山泥倾泻风险。他指出,这类斜坡可能风险不大,但若影响唯一往来的行车道,会对市民造成严重影响。检查工作预计本月底完成,如发现有渠道淤塞或需要进行护面工程,会即时进行。
处方同时积极引入创新科技,包括利用空载和手提式激光扫描系统收集天然山坡和山泥倾泻现场的空间数据,制作立体斜坡和区域性地形数码模型,令土力工程师可快速、安全和全面地掌握现场环境,更有效评估风险和决定应变行动。
去年全年录601宗山泥倾泻报告
另外,土力工程处表示,去年雨量较高,暴雨次数较多,全年共有601宗山泥倾泻事故报告,较2022年的76宗为多,亦大幅高于过去35年平均每年约300宗。
土力工程处的初步调查显示,引发多宗山泥倾泻事故的主因均来自溪涧、引水道或排水渠溢流。该处正就近年极端暴雨引发较大型山泥倾泻事故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为更多天然山坡策划山泥倾泻缓减措施,特别针对如何处理引水道和渠道溢流,也会研究设计和兴建排水隧道或疏水管,截流山上雨水和控制地下水以降低山泥倾泻风险。研究本年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