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7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騙徒開假網站或假社交媒體專頁宣傳 冒認律師聲稱代追騙款 警接6宗二次詐騙涉逾800萬
發佈日期 : 2024-06-03

警方已在多個不同平台移除超過八千個假冒知名人士等
陳純青(中)指二次詐騙案有上升趨勢。
防騙宣傳車游走各區向市民宣傳防騙訊息。
網罪科早前在香港國際創科展中展示升級的版防騙視伏
警方已在多個不同平台移除超過八千個假冒知名人士等
陳純青(中)指二次詐騙案有上升趨勢。

【本報記者報道】警方留意到近期有騙徒開設假網站或假社交媒體專頁,偽冒成不同身份例如法律團隊,聲稱可以代受害人追討詐騙損失。警方於去年下旬已發現相關騙案零星上升趨勢,由今年至今,警方已接獲6宗同類型「二次詐騙」案件,損失金額共逾800萬元,其中一名女事主年前墮入刷單騙案損失8萬元,因誤信假冒法律團隊可協助追回損失,結果再被騙逾110萬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陳純青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首三個月本港錄得接近7,600宗科技罪案;數字較去年同 期輕微上升3%,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宗騙案發生,涉及損失金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倍,超過16億港元。陳純青指損失金額翻倍,主要涉及網上投資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5成半,共錄得979宗,單是這類騙案的損失金額便有6.9億。

另外,警方首三個月共錄得915宗「網上帳戶騎劫案件」,當中主要涉及WhatsApp及IG等,相對去年同期的85宗上升超過9倍,涉及損失金額超過2,700萬元。

首3個月錄近7600宗科技罪案

陳純青又說,警方於去年下旬留意到有騙徒開設假網站或假社交媒體專頁,偽冒成不同身份或團隊,如偵探社、法律團隊甚至黑客,聲稱可以代受害人追討詐騙損失,而相關騙案亦有零星上升趨勢,而自2024年至今,警方已接獲6宗同類型「二次詐騙」案件,損失金額共逾800萬港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表示,在6宗騙案中,損失最大金額的一宗發生在是今年1月,事主為年約70歲的男子,他收到WhatsApp釣魚短訊,聲稱可透過網站促銷計劃賺取佣金,於是分21次將117萬轉賬與不同戶口,直至同一月不能取回任何金錢後才知道受騙。事主之後在網上發現自稱律師團隊的廣告,聲稱可透過法律途徑協助取騙款,經接觸後按指示,先後將逾550萬存入數十個銀行戶口作為服務費及擔保費,發現被騙後報警,共損失約630萬元。

至於人陳先生(化名),亦於去年7月墮入一宗網上刷單騙案,騙徒透過WhatsApp接觸陳先生,訛稱聘請他為不同社交媒體專頁作推廣,當他按指示輸入60萬元後,便與騙徒失去聯絡。一個月後,陳先生在Facebook看見一個名為「亞歐律師行」的廣告,聲稱可代騙案受害人討回損失。

7旬漢欲追117萬騙款 再失550萬

騙徒聲稱陳先生被騙的款項流入澳門一個博彩集團,可透過IT技術員在博彩遊戲中贏回騙款,期間陳先生曾獲利數千元並成功存入戶口,陳先生指「當時一心想追返啲錢,而佢哋睇上去又好似好專業,加上我又真係有錢收過,所以就信咗佢。」結果陳先生因再次誤信騙徒,再被騙去21萬元。

梁以德說,騙徒於假網站及社交媒體專頁展示的圖片或標誌多自官網盜取,再配以專業法律用語,營造權威形象,使人難分真假。騙徒又會在搜尋器以 「騙案」、「詐騙」、「騙案追討」等關鍵字投放廣告,將假網站以置頂廣告形式出現。騙徒亦會在社交平台為假專頁投放廣告,增加 曝光率和提升接觸率,梁以德呼籲市民須多加求證、切勿輕信。

要求刪8000虛假專頁及網站將被移

陳純青稱,警方一直主動進行網上巡邏,再加上公眾人士自發的舉報,過去一年,警方在多個不同平台移除超過8,000個假冒知名人士、政府官員以及其他類型的虛假專頁及網站;今年首季亦有超過800個虛假專頁及網站被移除。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