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8日
星期四
   | 气 温 : 28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骗案受害人拟补偿金钱与心灵损失 愿意投入更多成本追回致再度被骗
发佈日期 : 2024-06-03

市民收到不明来电,须再三核实,以防受骗。
警方提供防止堕入网上骗案的防骗贴士。
市民收到不明来电,须再三核实,以防受骗。
警方提供防止堕入网上骗案的防骗贴士。

【本报记者报道】警察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表示,骗案受害人一旦损失金钱,都希望可以取回,当中除了失款以外,亦是补偿心灵损失,因此当有人告知有机会追讨,受害人便愿意投入更多成本去追回,尤其看到骗徒做出的网站声势专业,受害人便会选择继续相信。

冯浩坚指出,二次诈骗在世界各地越趋普遍,其中美国有调查指,经检视投资骗案受害人的个案后,发现约有17.8%的受害人会二次受骗;而骗徒做法亦十分普遍,当受害人曾经被骗,骗徒掌握资料有关资料后,会主动寻找受害人,或透过广告,讹称可协助追回骗款,从以诱使受害人再次堕入骗局。

以陈先生的个案为例,冯浩坚说,陈先生首次受骗后很想取回欠款,以其经验,受害人除损失金钱,心灵同受损失,觉得自己很愚蠢,想追回骗款给自己心理上一个交代,属寻回成本效应的一种方法。冯浩坚指受害人其实很清楚,被骗的钱是一个成本,很难追回,其心理状态是十分绝望,很想取回金钱,倘突然有人告知可以协助讨回,受害人会很想相信对方,即使期间有怀疑,但看到骗徒做出的网站具声势而且专业,受害人便会选择继续相信。

冯浩坚表示,在陈先生的个案中,骗徒很懂得利用群众压力,不断在群组中告知陈先生,有其他受害人成功取回骗款,是用一个婉转手法告知,「你很快便会可以取回骗款」,不断激化陈先生的愿望,就是可以取回金钱,其他人的成功就是给他继续投入资金的动力,即使曾经起疑,骗徒就聪明地将所谓「赢得」的真金白银存入陈先生的户口,让他有理由继续相信骗徒,并继续投入新资金。

勿尽信搜寻器置顶结果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梁以德建议市民,不要尽信搜寻器置顶的结果;亦切勿轻信任何声称能协助追讨诈骗损失的专页或广告以及来歷不明的短讯,要留意网页是否有异常如错字、繁简字夹杂等。在寻求专业人士协助前,应充分了解对方背景和专业资格,切勿随便透露骗案过程、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和其他敏感资料,多使用使用防骗视伏APP以作核实,如怀疑受骗,应该立即报警求助。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