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8月25日)率領21名司局級官員出席在伊利沙伯中學舉行的2024年施政報告第二場地區諮詢會,繼續聽取市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李家超會後表示,香港整體經濟勢頭料會持續,但目前處於「轉型期」及「洗牌期」,除了有商店結業,也有開業,他更一口氣列舉7個來港發展的「過江龍」品牌,建議各行業找出創新方法經營,並表明當府會盡量幫助有困難的行業。
約120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市民參與諮詢會,有商界人士提出,政府應延長百分百擔保貸款專項計劃的還款期,以及寬免或資助商業登記證費用,同時應改善申請基金的處理文件程序。另有從事零售業的人士認為,面對港人消費疲弱,應再考慮派發消費券,以吸引留港消費,指可增加市民幸福及歸屬感;有提出應向中央申請重推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令更多大灣區市民來港購物,帶旺市道「搶消費」。李家超回應說:「要先搞人流,然後人氣嚟咗,就搞活個財氣……搞活人流肯定係我嘅政策嚟」,並將與內地商討各相關方法或意見。
特首:搞活人流是我政策
李家超在會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及本港經濟情況,指如今整體勢頭正面,除最新一季正增長預料將會持續外,聯儲局日前提及減息時機將至,亦多分析及專家評估很可能9月開始下調利率,他認為,減息會對香港有幫助,並指當企業或投資者得知息口見頂,便會更有信心大展拳腳。
李家超表示,目前香港經濟處於「轉型期」、「洗牌期」,市場會出現更替,形容有商店會結業、也有商店開業。他引述公司註冊處統計數字,指香港成立公司數目創歷來新高,今年首半年註冊的本地公司總數達144萬間,平均每月增萬多間;投資推廣署招來的企業數字也較去年同期上升四成,帶來380億元投資、3500多個就業機會。
每個行業都要找出創新方法
李家超一口氣朗讀多間今年來港的企業,他說:「包括美國輕奢環保鞋履品牌VIVAIA嚟到香港開業,亦都有美國(法國)嘅鞋店好出名嘅HOKA,亦都喺香港開概念店,蘇格蘭威士忌Macallan公司亦喺中環開旗艦店,日本牛肉飲食店例如「山牛」都嚟香港,並都有拉麵嘅店嚟香港,甚至我睇報紙啦,台灣燒肉店,大阪串燒連鎖店等。」
他道出上述品牌,是想說明過渡期內,每個行業都要找出創新方法,發揮自身優勢,但當然政府也盡量幫助有困難行業,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推動下,當局也與三大銀行會面,確認中小企信貸風險胃納措施未改,也會有多項措施配合其融資。
翻查資料,投資推廣署去年在疫情過後全力向外推廣香港優勢以招商引資,截至今年7月,最少協助740間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營運首年共帶來超過1000億港元的直接投資和創造超過8,000個新增職位。今年首7個月,投資推廣署共協助358間內地及海外企業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較去年同期多約40%,營運首年共帶來超過400億港元的直接投資和創造超過4000個新增職位。
在358間受助企業中,49間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其中新加坡數量最多,佔19間;韓國八間;馬來西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各四間。按行業分布,從事創新及科技或財經金融和金融科技各有11間;從事創意產業有七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