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7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中大奪6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沈祖堯有份
發佈日期 : 2017-01-10

中大研究人員獲頒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獲頒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三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首次獲得的創新團隊獎。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等科研人員,獨立完成的科學技術計劃「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研究團隊在中大校長帶領下,花15年研究大腸癌發病狀況,取得重要突破,包括大腸癌篩查、高發率和高危因素,並制定篩查指南;亦揭示了表觀遺傳學機制,分別研究大腸癌基因組突變圖譜、新的融合基因及高頻突變基因。另外,首次揭示多種大腸癌無創診斷標誌物,建立大腸癌無創診斷新平台。


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文大學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中文大學研究人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組成的消化系腫瘤研究創新團隊,合作研發出消化系統腫瘤關鍵標靶分子的機制及應用。此外,中文大學與其他學術單位共同完成的科學技術計劃,共獲得四個獎項。


中文大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共同完成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及應用」,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共同完成的「基於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態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的研究與應用」項目上,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與南方醫科大學等共同完成的「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機制和臨床防治」,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另外,與「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共同完成的「視網膜疾病基因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應用推廣」,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