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二戰轟炸機常用 誤差率極高
發佈日期 : 2017-01-24

有地盤工人在地盤發現戰時炸彈。

【特稿】


經常在網上講述香港保衛戰的「Watershed Hong Kong」創辦人葉坤傑(Taurus)昨日接受《成報》訪問時表示,該炸彈乃二次大戰期間轟炸機所常用,而當時的轟炸機誤差率極高,曾發生誤炸至平民死傷的事件,不排除炸彈目標是摩星嶺炮台或西灣的卑路乍炮台,結果誤落至薄扶林區。


估計或圖炸摩星嶺炮台


Taurus表示在二戰尾段,盟軍專注力返回東亞,當時香港是日本重要的軍事重鎮,故盟軍在1944年不時轟炸香港及台灣等日本佔據地,後期更會使用燃燒彈轟炸。他指出,現時該AN-M64 500磅通用炸彈,亦可以在台灣的博物館看到,屬於當時B25-B戰機常用的炸彈。


他指出,薄扶林附近是摩星嶺炮台、西灣卑路乍炮台及西高山機槍堡等軍事用地。他估計炸彈落在薄扶林的原因可能是當時存有錯誤:「當時轟炸機在情況理想之下,在一萬呎高空投彈的誤差率依然很大,有四成炸彈會誤落到目標範圍450米內。」


他補充可能是當時盟軍想轟炸摩星嶺炮台,但誤差令炮彈跌至薄扶林。他指出:「當時錯估、誤投的情況很普遍,甚至試過令香港平民大量死亡。」他又稱有可能是當時轟炸機被日軍軍機發現,並展開追擊。在情況危急之下,轟炸機要投下炸彈,減輕戰機的負擔,令戰機得以加速逃生。


本報港聞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