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3日
星期六
   | 气 温 : 25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我是湾仔文化人》
发佈日期 : 2017-03-20



【闲话人文】 文:伍婉婷


《我是湾仔文化人》出版计划筹备半年,终于面世了!


我常常说,区议会文康活动当中,嘉年华式的文娱康乐活动、体育项目区队训练和社区体育普及的工作,为大众所悦也是让社区组织充权充能的项目,存在客观需要,也佔一定拨款比例。因此,恒常活动以外,我们实在珍惜艺术文化专项拨款,让我们可以有更多具文化特色的创造,为社区带来不同面向的文化体验。
《我是湾仔文化人》正是专项拨款计划的产物,由Interger Foundation Association与湾仔区议会文化及康体事务委员会合办,从「书写湾仔」开始,招慕学员透过创意写作工作坊,从文学视觉感受湾仔。导师阿三和卢劲驰 (不信)带领学员阅读过陈灭的《湾仔老街(之三)》、吕永佳的《下午》、卢劲驰的《二十七岁.定向.行走》,还有戴着眼罩感受不一样的湾仔旧街导赏。启发参加者的写作趣味,透过新诗和散文分享各自心中的湾仔印象。


负责统筹的黎颖诗博士,是我十分敬佩的文化工作者。不久前欣赏过她的《励德年记》,透过沉实的镜头展现励德先生跟香港公营房屋发展的关连背后的血泪,令人感动。


在一个有关本书的访问中,我和周洁冰副主席试着跟黎颖诗一起矇眼探索,走在我们都熟悉不过的铜锣湾花园裏,在彼此扶持的一小段路上,跟对方之间的信任和默契,都毫无保留。这段路,也开发不同的感官体验,让我们都对周边的环境更敏感:附近翻土换蓆的声音变得更有节奏、工友身上的汗水也在脑海中更形象化起来。


阅读这书,是驰骋于时间线上,也是窥探不同持份者的文化想像。都说,文人总带点伤春悲秋的情怀。阅读学员的散文与诗,感受不止于此。那些对旧街旧时旧生活依依不捨的感性抒情、穿越时空的想像、对人情世道的珍惜、对发展与保育的探讨……情感丰富,文笔流畅,轻易引领读者们走进一个又一个湾仔街区场景。空间与环境的想像,都透过他们的文字变得更有味道。


湾仔这个具创造力的小城老区,很容易吸引人文关怀的目光。想像以外,这裏也有好些文化人的访问,让我们更立体地看见不同的文化持份者在这片土壤上营造了茫么。丁新豹、李志清、龚志成、林淑仪、邓树荣、陈德辉……都是熟悉的名字,跟我们在不同项目上一直合作无间。无论在谈发展与保育、文化视野的提升、公共空间的探讨,我们都离不开社群的参与。


感谢成就《我是湾仔文化人》的每一位,但愿这只是一个起点,湾仔文化路要更阔更聚众!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