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吳國際日前於瑪麗醫院進行換肝手術期間,被指離開手術室數小時。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盧寵茂表示,吳國際的身份是兼職醫生,不能要求他全天候在醫院,這說法與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早前表示,吳國際為「監督醫生」,雖可短暫離開,但應在手術室出現的講法顯然不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關注事件,並稱醫管局已經設立調查委員會,將嚴肅處理。吳國際回應稱,會全面配合調查。
本報港聞部報道
盧寵茂昨天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小組是全港唯一的換肝團隊,全院現時只有七名醫生可以為病人換肝,近乎全天候待命。肝移植手術不定時出現,倘有換肝手術,就需要三至四名醫生處理。盧寵茂稱:「但團隊只有七人,根本排不了更期。」
盧寵茂說,換肝手術中途更換執刀醫生,或醫生離開手術室照顧其他病人的情況並不罕見,超過五成手術都有類似情況,又強調醫生會確保病人情況穩定才離開。
重點在有否向團隊交代
他表示,吳國際的兼職合約中未提及工時,其當值時數遠超合約上需提供的臨床醫療服務,近乎全職於瑪麗工作。
他又稱,吳國際是「外援」的兼職醫生,對私人執業的病人也有責任,不能要求他全天候在醫院。負責主刀的黃楚琳是港大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具五年換肝手術經驗,有能力獨自做手術,是因為考慮到手術風險,才決定等吳國際回來才做行手術。
調查是否涉及人為失誤
盧寵茂的說法明顯跟陸志聰的講法有分別。陸志聰日前表示,吳國際為「監督醫生」,雖可短暫離開,但應該在手術室中出現。他又表示,醫生短暫離開手術室確時有發生,如醫生去洗手間或處理其他危急個案等,但惟吳國際離開了三小時,屬一段較長的時間,故要徹查,調查的重點將是調查吳國際有否向臨床手術團隊交代離開決定,以及獲團隊認同其安排。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表示,關注瑪麗醫院有醫生在病人接受換肝手術時離開手術室事件,醫管局已經設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是否涉及人為失誤。她續指出,待清楚事件來龍去脈之後會再作公布:「如調查結果涉人為、手術、病人安全,醫管局會嚴肅處理。」
另外,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今次事件現時仍未明朗,港大應向病人及公眾交代,吳國際在私家醫院的手術何時安排、是否緊急手術,讓公眾公正地評論事件。他又要求港大醫學院交代兼職僱員工時要求及限制,以及是否容許在手術中外出到其他醫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