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8月 02日
星期六
   | 气 温 : 30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衙前围村发现护城河更楼遗址 料属明清时期 市建局申挖掘扩大三倍
发佈日期 : 2018-06-08

衙前围村西南角发现的围斗及围墙遗迹,估计最早在明
市建局承诺不会清拆保育公园的文物。(魏国杰摄)
天后宫是其中一个保留的文物。(市建局图片)
(左起)朱莉亚、马绍智及黄知文出席简报会。(魏国
衙前围村西南角发现的围斗及围墙遗迹,估计最早在明

正纳入重建项目的黄大仙衙前围村,市区重建局专家前年开始在村内进行考古工程,经过两年的努力,发现珍贵的歷史建筑, 包括护城河、城墙和更楼遗址,估计早于明朝或清朝时期建成,为深入审视是次结果,已向古物古蹟办事处申请扩大三倍的挖掘范围,于今年年底再呈交报告,届时再决定如何进行保育工作,以及是否需要修改建筑设计。市建局仍然期望发展项目能如期2023至24年落成。本报港闻部报道


市区围村衙前围村正进行重建工程,当局于2016年已完成收购、安置及补偿工作,考古发掘工作于同年3月至10月期间进行。市建局昨日发表衙前围考古评估的初步结果,在11个考古探方中,在围村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均发现了不同保存程度的围墙和围斗的石制地基,估计最早建筑时期为明清两代。


马昭智:将会保留「8+3」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在另外1个探方的挖掘工程中,亦发现疑似护城河的遗址,更在混凝土表面发掘出混合明清,以及19至20世纪的瓷砖及陶器碎片。但由于在发挖到护城河的探方中,于挖掘深至2.65米时,出现地下水渗入问题,因此未能继续进行挖掘护城河的底部,需待未来探究如何展开挖掘工序。


市建局随后决定扩大发掘范围,希望可挖掘到护城河遗蹟及更多文物,市建局执行董事(商务)马昭智、市建局规划设计总经理黄知文以及考古专家朱莉亚昨日出席记者会,马昭智预计本年底完成专家团队的报告并提交古蹟办,更保证在拟定保育方案,并得到政府部门同意前,不会进行任何发展工程。被问及会否影响当初预计的2023至24落成日期,他表示所有计划需待报告后再有定案,而考古的探究是专家以人手逐一清扫物品,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暂未知会否影响重建计划的落成或设计蓝图。


他续表示中间部分大多是现代房屋的地基,明清时期聚落的证据较少,在挖掘过程中亦无更多发现,因此将集中研究围村的四周。被问及有否打算拆卸古蹟并日后作原址重置时,马昭智强调市建局「没打算拆卸任何东西」,就新发现的更楼地基遗蹟,大多是在地底,不涉及拆卸问题。他更指出,将会保留「8+3」,即围村的「三项文物」包括门楼、「庆有余」牌匾及天后庙,以及沿着围村中轴线两旁30米的任何结构,以及结构较为完整的「八间村屋」。


村长盼原址保留见证歷史


被问及考古工作会否影响与发展商之间的关係,他表示发展商在签合约时已同意现时的考古研究,并了解在没有完成考古研究前是不能作任何发展,因此不会有太大影响。他续指出他们是以伙伴形式合作,已有预计在法例上需要进行考古研究的工序,但现阶段因未有报告,而未能评估对重建计划的影响成数。就最近的天雨问题令考古工序有阻碍,市建局已准备不少沙包及帐幕以保护古蹟,在扩大发掘的范围后,其总面积约390平方米,是2016年原发掘面积的4倍。


衙前围村村长吴志荣昨日形容发掘到的遗迹是歷史见证,希望可原址保留,让后人知道衙前围村歷史。衙前围村重建项目在2007年10月展开,项目设计採用「寓保育于设计」的意念,尽量保留村内文物,及加入保育公园,日后会提供约750个单位。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