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救人,救急扶危。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舉行「2018年度捐血頒獎典禮暨世界捐血日慶典」,嘉許逾千位捐血次數累積達50次或以上的好心人。退休前曾任交通警員的李錦強,是捐血最高紀錄保持者,約十七八歲時因「英雄感」開始捐血至今已有46年,捐血次數達633次。他又稱,因工作關係經常目睹傷亡,更驅使他捐血救人,成為習慣。 本報港聞部報道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昨日嘉許於2017/18年度累積達50次或以上的1,327名捐血人士,人數創紀錄新高。今年63歲的李錦強,是本年度捐血累積次數最多的好心人,約17歲初次捐血至今已有46年,一共捐血633次。他表示,因為與幾個朋友在街上看到流動捐血車,朋友之間互相慫恿調侃:「你有沒有捐過血、敢不敢捐?」他在「英雄感」的驅使下第一次捐血。
捐血後更健壯 甚少傷風感冒
當初是為了「英雄感」,而往後一直捐血數十年的堅持,李錦強說,是源於工作上經常接觸到傷亡:「太多了,幾乎每星期都會有(目睹傷亡)。」因親身接觸更能了解捐贈的需求及急切,他認為,捐血既可幫助他人,對自己亦無傷害,反問自己「何樂而不為」。他形容,捐血已成為其人生的一部分,是生活中的一個習慣,至現時每隔兩個多星期便捐血一次,而捐血後的身體似是更健壯,甚少傷風感冒,亦能促進新陳代謝。他希望未來在捐血限期66歲生日前,可捐血700次,又笑說「可以捐多點會更好」。
別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善舉確可感染身邊的人。李錦強的太太及兒子,以及他身邊不少朋友,都加入了捐血行列,太太更是欣賞他的堅持,直言「以他為榮」。
24歲青年伍潤庭去年騎電單車時與私家車相撞,因嚴重車禍受重創送院。伍潤庭的主診醫生蔡雅穎表示,當時傷者急須輸血以維持生命,才能撐下去進行急救治療。幸運的是,伍潤庭最後成功脫險,而當時在急救和手術期間共用了60多包血。
車禍傷者感恩 明白救急重要
伍潤庭表示,醒來時甚麼都記不起,看到自己身上插滿喉管,聽到醫護人員說發生車禍,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事件至今一年,仍未完全康復的他表示,很感謝捐血者的幫助:「如沒有他們的血,自己的命可能救不回來,不能像現在這樣生活下去。很多事也做不到,會有很多遺憾。」曾經瀕死的他,相信更能明白捐血救急的重要,他表示有鼓勵家人及朋友捐血,而當自己身體康復後亦會考慮定期捐血。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副顧問醫生梁雅詩表示,有充足的血製品供應救急,醫護人員才能有時間扶危。李錦強從1992年起捐贈成分血,而非一般的全血,她解釋,捐血有分為「全血」及「成分血」,兩者於捐者而言不會有太大分別,只是成分捐血對捐者的要求較高,體重需是60公斤以上、曾捐過「全血」、血管相對要較粗、身體較健壯,因捐血時間較一般全血捐贈的5至10分鐘長,需要30分鐘或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