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8月 01日
星期五
   | 气 温 : 29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红十字会嘉许热心人 千位累积献出逾50次 退休警捐血633次高山仰止
发佈日期 : 2018-06-18

伍润庭曾遇上严重车祸徘徊鬼门关,幸得捐血者的无私
红十字会行政及医务总监李卓广表示,近年参与捐血的
香港血库存量至今理想,但因血液有保质期,为求稳定
李锦强表示,捐血已是其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右三)、医院管理局主席
伍润庭曾遇上严重车祸徘徊鬼门关,幸得捐血者的无私
红十字会行政及医务总监李卓广表示,近年参与捐血的

捐血救人,救急扶危。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举行「2018年度捐血颁奖典礼暨世界捐血日庆典」,嘉许逾千位捐血次数累积达50次或以上的好心人。退休前曾任交通警员的李锦强,是捐血最高纪录保持者,约十七八岁时因「英雄感」开始捐血至今已有46年,捐血次数达633次。他又称,因工作关係经常目睹伤亡,更驱使他捐血救人,成为习惯。 本报港闻部报道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昨日嘉许于2017/18年度累积达50次或以上的1,327名捐血人士,人数创纪录新高。今年63岁的李锦强,是本年度捐血累积次数最多的好心人,约17岁初次捐血至今已有46年,一共捐血633次。他表示,因为与几个朋友在街上看到流动捐血车,朋友之间互相怂恿调侃:「你有没有捐过血、敢不敢捐?」他在「英雄感」的驱使下第一次捐血。


捐血后更健壮 甚少伤风感冒


当初是为了「英雄感」,而往后一直捐血数十年的坚持,李锦强说,是源于工作上经常接触到伤亡:「太多了,几乎每星期都会有(目睹伤亡)。」因亲身接触更能了解捐赠的需求及急切,他认为,捐血既可帮助他人,对自己亦无伤害,反问自己「何乐而不为」。他形容,捐血已成为其人生的一部分,是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至现时每隔两个多星期便捐血一次,而捐血后的身体似是更健壮,甚少伤风感冒,亦能促进新陈代谢。他希望未来在捐血限期66岁生日前,可捐血700次,又笑说「可以捐多点会更好」。


别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善举确可感染身边的人。李锦强的太太及儿子,以及他身边不少朋友,都加入了捐血行列,太太更是欣赏他的坚持,直言「以他为荣」。


24岁青年伍润庭去年骑电单车时与私家车相撞,因严重车祸受重创送院。伍润庭的主诊医生蔡雅颖表示,当时伤者急须输血以维持生命,才能撑下去进行急救治疗。幸运的是,伍润庭最后成功脱险,而当时在急救和手术期间共用了60多包血。


车祸伤者感恩 明白救急重要


伍润庭表示,醒来时甚么都记不起,看到自己身上插满喉管,听到医护人员说发生车祸,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事件至今一年,仍未完全康復的他表示,很感谢捐血者的帮助:「如没有他们的血,自己的命可能救不回来,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很多事也做不到,会有很多遗憾。」曾经濒死的他,相信更能明白捐血救急的重要,他表示有鼓励家人及朋友捐血,而当自己身体康復后亦会考虑定期捐血。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副顾问医生梁雅诗表示,有充足的血制品供应救急,医护人员才能有时间扶危。李锦强从1992年起捐赠成分血,而非一般的全血,她解释,捐血有分为「全血」及「成分血」,两者于捐者而言不会有太大分别,只是成分捐血对捐者的要求较高,体重需是60公斤以上、曾捐过「全血」、血管相对要较粗、身体较健壮,因捐血时间较一般全血捐赠的5至10分钟长,需要30分钟或以上。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