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新利潤管制協議即將生效,雖然准許回報率調低,但電費不減反加,中電及港燈分別於今年10月及明年1月起加電費,加幅分別為2%及6.8%。由於電力公司會轉用更多較貴的天然氣發電,未來5年兩電平均淨電費會繼續上升,令全港家庭均要承受加電費壓力。為了紓緩市民的負擔,政府表示會於未來5年,向住宅用戶提供3,000元補助;不過,學者憂慮日後進一步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電價會隨着發電成本拾級而上,認為宜引入電力公司競爭,才可以降低電價。 本報港聞部報道
距離上次加價不足一年,兩電公司又再宣布加價。上年兩電與政府簽訂的新利潤管制協議會在2019年生效為期15年,協議規管兩電准許回報率由9.99%降至8%,當時預期電費能下調,惟行政會議昨日批准兩間電力公司的新發展計劃,在利潤管制協議下,兩電投放資本愈多,利潤就愈高,未來5年兩電都有新投資項目獲批,港燈共投資266億元、中電投資529億元,即合共795億元發展智慧型電錶、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各種環保、智能基建項目,加上近年燃料費成本提升種種因素,令兩電宣布加價。
政府向住宅用戶補貼3000元
中電在10月1日起電費加至每度電117.7仙,較現時上升約2%。明年1月會再加1.1仙,預計未來5年中電電費都會上升,至2023年每度電已升至139.3仙;而港燈電費2019年1月1日起加至每度電120.1仙,較現時上升約6.8%,未來5年預計也會逐年增加電費,至2023年港燈每度電電費升至151.9仙,較中電多逾10仙。中電總裁蔣東強昨日在記者會上稱超過七成的中電住宅用戶,每個月需要多付不超過10元電費。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同一場合強調如只說兩電的「基本電費」確實有減幅,惟油價上升令燃料費增加,變相推高電費,但即使是2023年的預測電費(中電及港燈分別為每度電1.36元及1.04元),仍較其他主要城巿如倫敦、紐約和悉尼的現行電費低約30%。
黃錦星指出政府計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約87億元撥款,「為了幫助減低低碳轉型期間住戶電費上漲的影響,政府建議在新管制計劃協議生效的時候,向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3,000元的電費紓緩。將分成60個月發放。即每月50元。紓緩金額預計可以抵消全港一半住宅用戶五年期間累計的電費升幅。一個三人家庭平均一個月耗用275度電的話,是可以將升幅完全抵消的。」
學者倡引入電力公司競爭
不過,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亦表示,加電費是預料之內。每月50元的電費補貼,有助紓緩小市民的電費負擔。他憂慮日後進一步加增天然氣發電比例,電價會隨著發電成本進一步上升,甚至高於新加坡的每度電為130多仙,認為政府應該開放電網,引入電力公司競爭,從而降低電價。
在新《管制計劃協議》下,電力公司將調整發電燃料組合,提早達到2030年減低碳強度的目及進一步改善本地空氣質素,並幫助香港發展為智慧城巿。黃錦星解釋兩電在2030年前,會有約10台燃煤機組陸續退役,新計劃批准兩電各自興建一台新燃氣發電機組。至2023年建成時,中電的整體天然氣發電比率會由26%增至50%,而港燈會由34%增至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