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房屋協會行政總裁黃傑龍指出以往用七折售賣資助出售房屋,只有微小的利潤,主要原因是房協在建屋成本中包括要支付一半的巿值地價,可以說在巿區地「每賣一個虧蝕一個」。為了確保房協可以持續運作,他們將會就此問題於本星期與政府磋商,期望可以改變模式,不用支付地價,其安排與房屋委員會看齊。
爭取與房委會安排看齊
黃傑龍昨日說:「由七折去到五二折的定價,相差約22%,原本可賣500萬元的單位變成最多賣360萬元,以巿區樓為例,確如主席(鄔滿海)說,每個單位虧損達到100萬元。」
黃傑龍解釋有如此大的收入差距,是因為房協建屋成本包括了地價,與只需支付土地平整費而免付市值地價的房委會,在政策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他說:「我們要付巿值地價的一半。另外房委會賣出的居屋,業主轉賣時補地價的差價,是會補回給房委會。但我們賣的居屋,事後業主補地價對象也是補給政府,不是我們。」
他指出既然政府的賣樓模式已存有改變,或是合適時機再討論此問題,房協將於本星期再與政府磋商,爭取與房委會的安排看齊,即無需支付地價,以令房協在財務上得到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