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6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日均9人失蹤 任務不止尋人 失蹤人口調查組 盼成橋樑助溝通
發佈日期 : 2018-07-16

失蹤人口年齡分布
(左起)警方新界北失蹤人口調查組女高級督察楊少芳
警方接獲失蹤人口報案數字
失蹤人口年齡分布
(左起)警方新界北失蹤人口調查組女高級督察楊少芳

情難能可貴,不過對於工作繁忙的香港人來說,休息時間尚嫌不足,更談何能與年邁的父母和正處於反叛期青少年有足夠時間溝通。警方新界北失蹤人口調查組女高級督察楊少芳、女警員黃潔瑩、警員朱志光接受《成報》訪問時,談及了幾個個案,有老父勞碌一生後患病怕連累家人而自殺,有年輕人離家出走驚魂,都是家人之間溝通出現問題,冀失蹤人口調查組(RMPU)能成為涉事家人之間的一道橋樑,任務而不只是尋人。


本報港聞部報道


根據警方統計,2015年全港接獲的失蹤人口舉報數字為3,702宗,至2017年則跌至3,116宗,下跌586宗,跌幅近16%。換言之,平均每日就有9人失蹤。截至本年6月30日止,有173宗共涉及176名失蹤人口的案件尚在調查,其餘案件均已結案。


新北失蹤人口居首 去年842宗


若以總區來劃分,由於新界區總區負責地區幅員最廣,遍及屯門、元朗、邊界及大埔警區,故接獲的失蹤人口數字居各總區之冠。2017年,新界北總區接獲842宗相關報案,佔失蹤人口總數的27%。涉及60歲或以上案件有211宗;16歲以下則有152宗;12歲以下為25宗,當中只有2宗尚未尋回失蹤者,尋回成功率高達99.8%。


新界北失蹤人口調查組人員的經歷與感受亦特別多。楊少芳接受《成報》訪問時憶述,今年有一名60歲患腦退化症(又名:認知障礙症)、行動不便的男長者獨自上山,結果一去不返,這次是自己在目前崗位動員最多的案件,經翻看閉路電視片段及全方位調查後,才發現伯伯原來走向元朗的一處山頭。楊說,13名RMPU人員聯同機動部隊、快速應變部隊、飛行服務隊、消防處、民安隊等,集200人的力量,日以繼夜地搜索了四天。


楊少芳表示,為了盡快尋回失蹤伯伯,警方細心地分析了他的可能去向,知道對方行動不便,估計不會走到山頂附近位置,又推測他因飢渴而到水澗和墳頭拿取食物和水,可惜,最終尋回的是一具遺體。她相信伯伯走小路上山,但因該處崎嶇難行,懷疑失足墮山後,因缺糧水而死。她憶述,雖然伯伯的家人早有心理準備,但當要向他們交代死訊時,心情絕不好受,但深信這是給其家人一個答案,給點安慰。


年輕人失蹤 靠社媒網絡尋找行蹤


此外,楊少芳透露,RMPU經常接獲青少年失蹤個案,因青少年較易與家人產生矛盾分歧而離家出走,不過介入調查後,有時會發現原來只是「虛驚一場」。她舉例,曾有一名青少年只是不願向家人透露自己的行蹤,但活躍於社交網絡,警務人員於是轉向其朋友圈打探其行訊息。楊說,穿便裝的警務人員較穿軍裝的警員更容易與青少年溝通,甚至能以朋友身分相處,她說:「有年輕人試過跟我們講其實到長洲宿營,反而沒有跟家人交代。這大概是雙方溝通不足。」


警員朱志光憶述最深印象的失蹤人口案件,是一名60多歲曾任地盤工人的老父,因長期在地盤工作而患上肺病,難忍病痛纏身,竟選擇不辭而別,走上自殺之途。老父的子女剛投身社會,劬勞未報,父已離開,非常內疚,自責連父患病也不知。在這宗案件,死者已矣,朱志光稱:「重要工作是跟死者的子女聊聊,開解他們,有需要還會轉介予有關部門跟進。」


楊少芳說:「不單是老人家,青少年同樣重要,我們想把失蹤人口調查組,成為家人與老人家或青少年之間的一道橋樑,不希望只是尋人便了事。」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