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再增一宗本地登革熱個案,累積個案總數增加至16宗。一名居住在長洲的52歲男長期病患者,曾在長洲花屏路被蚊叮,潛伏期未到過獅子山公園。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新增的個案被感染登革熱血清第三型,與早前確診的15宗個案,包括早前在長洲感染的另一宗個案不同。換言之,連同獅子山公園在內,或令今次蚊患源頭至少增至兩個。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表示,不少市民及遊客會到長洲旅遊,如果登革熱在長洲持續傳播兩至三星期,則有機會成為向外輸出登革熱的地方,成為另一個主要傳播地點。 本報港聞部報道
這名男病人居於長洲西面贊端路,每日都會到荔枝角上班,病毒潛伏期間,曾經到過長洲東面及中段,包括花屏路一帶,他向當局表示曾在長洲花屏路被蚊叮,而他在潛伏期內亦曾前往廣東東莞,即日返港,未曾到過獅子山公園。該名男病人所居住的附近一帶,是未有誘蚊產卵器覆蓋的地方,其住址與首宗在長洲受感染的女患者居所相隔2公里,患者到過的長洲中、東部地方,與女患者居所亦較接近。
52歲男潛伏期曾往東莞
病人自8月15日起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疼痛、肌肉痛及皮疹等病徵,病發後已留家中休息。他於8月18日到長洲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在同日轉往入住瑪麗醫院。他現時情況穩定。其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登革熱病毒血清三型呈陽性反應。食環署已在患者住所及他到過的地方滅蚊,而病人的家人至今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黃加慶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長洲前後有2宗個案,一個是一型,昨天的是三型,因血清的不同,即有2種不同蚊傳播給人,而感染源頭不止一個。首宗個案患者未離開長洲,肯定在長洲感染,最新確診的患者亦好大機會在長洲感染,顯示長洲可能有兩個感染源頭。他補充第一次感染登革熱,其病情一般較輕,但若第二次感染,病情則會嚴重許多,或會引致內出血。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在同一場合補充,是次個案與早前有些不同,長洲的民居附近有不少栽種的植物,附近郊野亦有大量植物。這樣的環境易有積水滋生白紋伊蚊,因此在控制蚊患上有難度。對於新增患者的居住地及活動範圍,均未有被誘蚊產卵器覆蓋,他解釋選擇誘蚊產卵器覆蓋地時是根據世衞建議,集中在人流較多地方,例如大型屋邨、公園等,長洲中部較多人的地方亦有覆蓋。他又指出過往出現過登革熱本地個案的地方,亦會陸續加入誘蚊產卵器調查。
遊客眾多或向外地傳播
陳福和表示今次的男患者與早前確診的長洲女居民個案,血清型不同。他指出,如果長洲同時有兩種血清型登革熱病毒,不排除曾經感染病毒的居民,會有再度感染登革熱的危機。其病情將會較首次感染時更為嚴重,更甚出現併發症。他指出長洲地方大,要仿傚獅子山公園作暫時封閉的做法,較為困難。
另外,當局於今日(20日)下午3時在啟德社區會堂,及中午12時在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舉行健康講座,同時亦已通知廣東及澳門衞生當局,留意最新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