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申诉专员公署再揭发食环署管理工作可谓马虎了事,平日监管不严、巡查粗疏,执法又得过且过,即使有街市逾40%摊档不营业7天,均视而不见,没有任何执管行动。不少个案把原本售卖食物的摊档,擅自改装为办公室、冷藏库、工场及货仓等,根本不是营业,公署认为食环署人员巡查时没可能不察觉违规个案。
擅自改装其他用途
公署表示不时接获市民投诉,称公众街市的摊档违规情况严重,不少问题已存在多年,于是主动展开调查。公署调查发现,有街市整层228个摊档内,在前年的5月及11月,有45%档口在一个月内,有7日以上没有营业,违反租约规定,更有30%休业16日以上,而当中有一些摊档,每日只营业2小时生意,却不算作违反租约规定。但公署调查前,食环署一直没有执管行动。
亦有摊档的货物长期佔用公共通道。公署表示食环署大多只是重复发出口头警告,而非按照「警告信制度」和「终止租约机制」执管,以使情况严重。有摊档5年多内收到超过1,500次口头警告,即每日约2次,但在今年4月仍没有改善。另亦有获批营运冻肉生意的摊档,竟然用了档口的60%面积用作冷藏库,只有5%的进行冻肉交易,批评食环署前线人员对明显的违规情况视如不见,得过且过。
根据调查数字,于2015月6年至2018年6月期间,只有8个摊档被终止租约。公署批评食环署对违规情况执管宽松,应重新订定日常巡查及加强监察前线人员严格巡查和跟进违规。
此外,调查亦发现有租户分租摊档,以及未经许可下擅自改变用途。有个案把原本售卖食物的摊档,改装为办公室、冷藏库或工场。公署认为食环署人员巡查时没可能不察觉。
食物环境衞生署表示,大致上同意申诉专员的意见及建议,在2017年成立专责队伍亦已预留20亿元,推行10年的「街市现代化计划」,针对硬件改善工程,特别是增加街市摊档面积及加阔公共通道等。另一併採取管理改善措施和新的营运模式,包括租金政策、摊档竞投规则、租约续期安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