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黃大仙區議員(彩雲南)沈運華表示,彩雲邨的街市垃圾站對開位置和商場垃圾收集站是2大鼠患黑點,平均每月收到4至6宗鼠蹤報告,有街坊更投訴有老鼠闖入單位。領展稱會加密巡視垃圾房,亦已要求街市承租商加強清潔及提醒檔戶注意衞生。
領展稱會加密巡視垃圾房
沈運華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街市垃圾站空間不足,有部分垃圾箱要放在非密封的樓梯底,時有老鼠出沒,惟商販在對開位置街市處理貨物時,一些鮮魚或保鮮紙等或翻倒在地,弄至衞生水平不佳。而商場垃圾收集站是半開放式,早前颱風「山竹」吹襲,不少垃圾四散,亦令環境變差。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表示,黃大仙區鼠患指數不高,只是1%,但其需視乎老鼠藥所放置的位置,所以未必可反映實際鼠患情況。食環署提供的鼠患參考指數顯示,2017全年鼠患參考指數為3.5%,其中黃大仙區於去年全年為1%。該署表示在上年及今年截至8月底,分別接獲263宗及148宗涉及黃大仙區鼠患投訴,他們在黃大仙區放置約100個鼠餌作監測,當中包括彩雲邨,而10月8日至12月7日會進行第二期滅鼠行動。
房屋署表示,彩雲(一)及(二)邨地下及各座樓層垃圾房均上鎖,只供清潔工人使用,辦事處將持續定期舉行「清洗太平地日」活動。
歷史上曾有3次鼠疫大流行,分別為541年、1334年及1860年,並在1894年傳播至香港。1894年至1920年代,香港鼠疫為患,導致逾2萬人死亡,是開埠以來最多人死亡的瘟疫。當時上環太平山一帶人口眾多,成為重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