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气 温 : 30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日均流量6万架次 忧瘫交通酿伤亡 大隧斜坡双坝堵泥石流
发佈日期 : 2018-10-02

两座泥石坝座落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入口山坡上,防止
石墙能够卸力,以免泥石流直接撞击墙壁。(孔繁栩摄
根据运输署数字显示,大老山隧道每日车流量高达6万
高级土力工程师梁伟光指出大老山过往曾有山泥倾泻迹
两座泥石坝座落于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入口山坡上,防止

本港有不少天然山坡位于繁忙路旁或民居,一旦山泥倒下随时造成人命伤亡,土力工程处正为全港17幅有泥石坠落风险的山坡进行缓减工程,其中每日车流量6万架次的大老山隧道是其中一个高危位置,在隧道沙田出入口的山坡位置,刚建成两个大型泥石坝,可抵挡泥石流的冲突,防止山泥波及收费广场及隧道出入口,以避免隧道受山泥阻塞的话,势必增加其余两条贯通新界至九龙隧道的压力,构成严重的交通挤塞问题。 本报港闻部报道


 


全港现时有三条来往新界至九龙的行车隧道,其中大老山隧道是第二高流量管道,设计每日可容78,500辆次车辆进出,根据运输署数字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的总流量,分别为2,171万、2,167万及2,220万,日均流量分别为59,480架次、59,209架次及60,817架次,使用量介乎75%至77%之间。


大老山隧道收费广场巴士站亦是市民的主要转车站,巴士站设有约50条专营巴士路线,供乘客往返新界各区,南行线及北行线可分别同时容纳4辆巴士上落乘客,然而,每逢上班日的早上及傍晚繁忙时段,都会有长长巴士车龙等埋站。由于此可见,大老山隧道是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一旦天然山坡的泥石流涌入道路,除了造成收费广场人命伤亡,恐引致全港大塞车。


风险缓减工程上月竣工


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土力工程处高级土力工程师梁伟光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翻查大老山十多年内的航拍照片,发现山头确曾有山泥倾泻迹象,不过未有录得泥石流涌入民居或道路报告,土力工程处早年将大老山山坡纳入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并于2015年展开造价2,000万元的风险缓减工程,今年9月竣工。缓减工程分三部分,分别加固孤石、建造泥钉及兴建两个泥石坝,前两者用作预防山泥倾泻出现,后者则用作抵挡泥石流,以防泥土涌至道路。


山坡上两个泥石坝均呈梯形设计,分别可容纳200及250立方米泥石流,泥石坝末端墙身有一幅由铁丝纲包裹的碎石墙,当泥石流涌入后可发挥防御功能,以防泥石流直接撞破墙身,坝内亦设有9支石壆,同样有助减缓泥石流的冲击力。此外,山坡同时舖设多条石屎通道,用作引导泥石流到泥石坝,防止泥石四围乱窜。


种植物吸收水份及绿化


由于泥石流夹杂大量雨水,坝内的去水功能亦相当重要,坝内挖有多条引水道疏导雨水,坝身上方亦有两个去水口,一旦水位暴涨会就溢出,经引水道流走,以免泥石坝变成水塘。泥石坝竣工后,会在坝内种植植披及攀藤植物,除了发挥吸收水份作用,更带来绿化效果,使泥石坝「融入」绿油油的山坡,更为美观。


土木工程拓展署辖下的土力处于2010年展开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旨在降低天然山坡出现山泥倾泻的风险,以及防止人造斜坡状态日渐变坏,土力处每年会为30幅天然山坡和150个政府人造斜坡进行风险减缓和巩固工程,另为1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土力处在过去3年已为50幅天然山坡建造54个泥石坝,现时正于浅水湾道、香港警察学院及石排湾道等17幅天然山坡建造18个泥石坝,以确保斜坡安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