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消委会报告指出,如果长者们本身是患病、身体出现残障等,他们较易被商人欺骗。调查显示有近40%受访者认为自己健康情况不佳,至少患上一种疾病,这类长者遇到不诚实商人的机会率,较没有患病者高出近倍。消委会指出长者受骗后并不热衷投诉,因过程繁复及麻烦,只会与家人提及。
政府推算本地65岁或以上的人口,将由2016年的116万上升至2043年的250万,届时每3个人便有一位长者。消委会昨日公布的报告以人口特徵,把长者的生理、情绪、认知及行动问题定义为4项个人弱点,例如在生理上为自我评估健康状况差或非常差,至少被诊断出一种疾病或需要长期服药;情绪上是被诊断患有抑郁症、退出有兴趣的活动等;认知上则是无法记起5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自我评估记忆能力差;以及行动上被诊断为中风、柏金逊症或躯体残障等。
理财平台可助纪录消费事宜
受访长者近1,800名,当中有35.7%认为自己在生理上有弱点(例如患病)、13.8%认为在情绪上有弱点(例如抑郁症)、18.5%认为在认知上有弱点(例如容易善忘),以及5.1%在行动上有弱点(例如中风),而有45%受访者认为,自己至少有一项弱点。
分析数据发现,有一项弱点的消费者,遇到不良营商手法的机会,较没有任何弱点者高出99%,若有2项或以上,遇此困境的机会更会倍增,升至198%。消委会称身体功能下降,影响长者消费,一些辅助工具可帮助长者维持日常活动,例如具有预设提示和记录追踪功能的长者友善电子设施,协助长者计划消费,这类工具可藉投资者教育中心旗下的「钱家有道」理财教育平台得以进一步发展,协助长者管理他们的消费事项,如合约到期及续约问题。
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係小组主席陈锦荣昨日表示,遇上不公平事件,大多长者是与子女、孙儿或亲友讲述,而非选择投诉,因过程繁复或未知可如何求助,商界应尽量配合长者,如字体大小或销售与之相付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