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銀髮一族」消費力潛力很大,消委會完成一項長者消費調查報告,發現有近四成受訪者於一年內曾遇到至少一次的不愉快消費經歷,當中以電訊服務、電器用品及旅遊事務投訴最多。在投訴個案中有一名逾90歲長者,被職員推銷約4,000元的智能手機,惟手機顯示屏的按鍵太細,令她無法使用;另有長者購買了報價逾百萬元的家庭影音產品,對方原稱有85折優惠並讓其先付訂金,但最後卻遭反口。消委會指出,店員推銷不適合長者使用的產品、商戶在合約到期前無提供續約通知、差劣客服及銷售態度,都令年長消費者不快。本報港聞部報道
消委會昨日發表《風險或機遇-共建長者友善消費環境的研究》報告,於2016年10月至12月期間,分別在街頭及長者中心訪問了1,779位,年齡介乎55至79歲的長者,並按年齡將年長消費者分為兩個組別,包括年齡介乎55至64歲,稱為「即將成為長者的人士」組別,以及年齡介乎65至79歲「長者」組別。
長者月花6300元 旅遊佔開支兩成
報告顯示,受訪者每月平均收入逾9,000元,每月平均總消費約6,300元。另「即將成為長者的人士」當中有44.8%仍在工作,每月人均收入及開支,分別為逾萬元及7,300元。受訪者活躍於社交圈子,經常開支首三位為交通、外出用膳及通訊,各開支均逾千元;另非經常性開支,如「娛樂、進修」及推拿按摩等,與節慶及送禮開支由逾2,000元至5,000元不等,反映銀髮市場潛力大。
但調查亦發現有70%受訪者認為市場合適產品或服務不足夠,除了公共交通、銀行及醫療行業,有逾50%的受訪者感到滿意外,其餘7個行業的滿意度都少於五成,當中以保險、旅遊及長者家居設計的滿意度最低。另有38.7%的受訪者在過去1年內,曾遇到最少1次不愉快的消費經歷,其中28.9%與不良營商手法有關。
游說買逾百萬音響 折扣贈品全無影
消委會分析了近3年接獲的投訴,發現電訊服務屬年長消費者投訴最多的項目,佔總消費投訴的23.6%;其次是電器用品(11.2%)、旅遊事務(6.5%),合共佔相關消費投訴4成。就首位的電訊服務,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有不少長者被推銷不合適的產品。她舉例,一名年逾90歲、有視聽問題的長者,被遊說購買約4,000元的智能手機,惟手機顯示屏上的按鍵太細,事主亦不懂智能手機功能,令他難以使用新手機。事主家人知悉情況後,不滿職員向缺乏使用智能手機功能的長者推銷有關產品。另亦有年約80歲的長者,向電訊公司購買了手機,當中包括無限上網計劃,惟繳費使用後,上網數據便超額用不了。
黃鳳嫺續指出,當中有一個誇張的例子是一名購買近百萬元的音響器材的長者,當時銷售方稱可提供85折優惠並讓其繳付訂金,惟最後卻遭對方反口,連當時應允贈送近數萬元的贈品亦無提供。另外,她指出亦有一些較為常見的例子,例如長者使用醫療劵,該服務原額或約150元,但最後卻須付逾千元,又或是對長者們訛稱醫療服務是免費,但其實是從醫療劵中扣除等。
呼籲政府帶頭 訂保護長者消費法案
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昨日表示,就現時對長者們不良及不公的銷售方式,建議政府應牽頭帶領各界建構對長者友善的消費環境,如有長遠政策發展樂齡科技,政府亦可參考海外經驗,設立義工培訓計劃,加強長者數碼科技能力。另亦可參考日本的制定指引,如有消費者保護法案,讓長者取消過度銷售合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