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查良鏞)周三辭世,葬禮將按其生前意願以私人形式舉行。一代巨匠駕鶴西歸,在文壇留下美名,政治生涯卻遭受挫折,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小組港方召集人期間,1988年與另一草委查濟民提出本港回歸後政制發展的「雙查方案」,以循序漸進方式達至普選,惟方案被指過於保守,查良鏞備受惡評,被認為留下人生污點。不過,當時反對方案的草委、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早則為查良鏞平反,指出重看方案,才領會其蘊藏智慧,直言如果方案獲得落實,本港現在或已達成普選。本報港聞部報道
「雙查方案」提出回歸後第三屆特首任內舉行全民投票,決定第四屆特首及第五屆立法會是否普選產生。民主派當年抨擊方案過慢達至普選,更有學生到查良鏞創辦的《明報》外燒報紙抗議。當年反對方案的李柱銘昨早在商台節目指出,其實方案提出全體選民投票決定是否終極普選,那就是公投,但他當年只感到傷心,因查良鏞在基本法草委會內有幫民主派,覺得有「兩個半」民主派草委,除他和司徒華外,那「半個」就是查良鏞,對於其會跟查濟民提出如此保守的方案大感痛心。
知甚麼可行 甚麼不可行
不過,李柱銘回首過去,才發現查良鏞的智慧,指出其或因熟悉共產黨做法,知道甚麼可行、甚麼不可行,沒有共產黨支持的方案不可能通過,「他實在有高度智慧,這個伏筆很厲害,公民投票很公平,到時由香港人決定是否要普選方案」,可惜他當時看不到內裏智慧,而方案最終獲得通過,然而其後因六四事件遭到抽起,倘方案得以落實,現在就已有民主。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社交平台facebook貼文,認為金庸小說對人民百姓的關懷,對國家民族的承擔,對治國平天下的探討,是進入殿堂的真正原因。對於有人認為金庸筆下很多反抗英雄,本人卻很建制,表裡不一,他則表示這是沒有讀懂金庸,形容金庸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理想要遠大,手法要務實。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自言是金庸小說迷,愛《神鵰俠侶》,更曾是其鄰居,與金庸妻子林樂怡(May)稔熟,並透露去年與林見面時特地問候查良鏞,當時她透露丈夫已不認得人。
12日起 金庸館設弔唁冊
查良鏞創辦的明河社出版公司則發出訃告,表示根據查良鏞生前意願,葬禮會以私人形式舉行,但會於本月12日至30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設置弔唁冊,供公眾向查良鏞作最後致意,並代表查家感謝各界的關懷。查良鏞兒子查傳倜凌晨則在微信上載父親多張生前圖片,並以一首七言詩向父親告別:「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慾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江蘇網絡電視台則在微博表示查傳倜徹夜未眠懷念父親。
台灣歌手查家雯亦在fb貼文,表示金庸對她是既熟悉但又無比陌生的親族長輩,惟始終無緣得見一面,「若不好好道別,也就沒有以後了」。她表示金庸和她祖父是堂兄弟,而根據資料,其祖父查良鑑乃金庸堂兄,曾任台灣的「法務部部長」及「最高法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