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陪伴几代读者成长,不少老、中、青巿民昨日均到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常设展馆「金庸馆」悼念这位大师,人流络绎不绝,当中更有外国人入场,多名读者则在金庸馆出口处的留言板留下悼词。居于深圳的柳小姐昨便特意来港缅怀,讲及金庸时潸然泪下,表示金庸的作品贯穿了她的青春。
不少巿民昨专程到「金庸馆」做最后的缅怀,馆内收藏逾300组展品,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手稿、文献等,介绍金庸早期事业发展及武侠小说的创作歷程,出口处则有留言板,本是给离开入场人士写上给展馆的意见,昨日却成为读者悼念之地,写上「查先生,安息,无限感谢」、「查先生一路走好」、「永远怀念您」的纸条贴满留言板。
柳小姐深圳来港 潸然泪下
居于深圳的柳小姐,前晚得知金庸离世消息,昨特意来港,「小学时便认识金庸,那时学校不容许看这类书,家长也不鼓励看,我便偷拿爸爸在图书馆借的《书剑恩仇录》看。从此打开了我江湖的大门,一直看他的书,他的书可以说是贯穿了我的青春岁月」。她在留言板贴上纸条留言:「大师走了,我的江湖很寂寞。」她双眼通红地表示金庸的侠义、江湖影响她一辈子,「他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大师,我由他的书所了解的歷史,远远超过自己在书上所学到的,...听到先生离去,很难受」。
另一读者刘先生则指出金庸的小说有魔力般,他大学时读《鹿鼎记》和《连城诀》就读得废寝忘餐,形容是很正面的娱乐,「金庸先生对中国文学有很大贡献,文笔承传了中华文化精彩的一面」。另一读者陈先生认为,金庸透过文字投射其政治观和对社会的看法,如笑傲江湖就很反映到现实,没分得清所谓的正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