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年元旦起推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不過,每月交通費開支必須超過400元,餘額才會計算入補貼部分,即每月交通費達1,600元,才可全數取得補貼上限的300元,相信只有前往極偏遠地區上班,例如由市區前往羅湖的市民,才可以悉數取得全數補貼。在較高的補貼門檻下,換言之,主要過海上班的市民受惠較多,當中購買月票者更着數。但是一些在區內上班人士,主婦乘一兩個地鐵站買餸,因交通費不多,受惠金額自然較少,學生因有特惠票價,受惠機會更微。 本報港聞部報道
是項補貼計劃毋須入息審查以使全民均可受惠,計劃港鐵、專營巴士、綠色專線小巴、渡輪、電車等的交通工具,都能獲減車費,但不包括直通跨境巴士。政府預料每年總補貼額為23億元,當中包括服務收費及行政費約為6,000多萬元,預料220萬人受惠。市民每個月首400元車費仍需自付,在超過該金額後才獲補貼,如市民的交通費不足400元,讀卡機會識別出來,顯示並無補貼可領取。
受惠人士大多為乘地鐵或巴士過海上班,又或是居住較偏市區的市民才較易超出400元。如居住在天水圍往觀塘上班22天(使用八達通),每個月可達1,227.6元,使用月票可減省至984元。如計及補貼後,分別只需支付1,020.7元及838元。由此亦可見,使用月票加補貼較為省錢。但計劃亦未能全面惠及,如學生享學生優惠、一些乘坐車程較短距離的市民,又或是不使用八達通支付的交通工具等,或難以超出上述車費金額。
運輸及房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慧欣、運輸署署長陳美寶、運輸署助理署長李艷芳,昨日在記者會中公布補貼計劃。市民由明年1月1日乘車至1月31日,至下月中旬(即16日)起的3個月內,便可到全港合共有1,800多個地點領取補貼,分別是94個港鐵站、5個輕鐵站客服中心自助領取機及各區50多個八達通服務站、各間OK、7-11便利店和惠康超市,都可以八達通閱讀器拍卡領取補貼,市民亦無須事先購物,另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亦可。
過海及購月票者受惠較多
如果購買港鐵一般月票,買票時出示八達通登記,亦能計入補貼,而港鐵都會票、屯門南昌全日通、機場快線團體票、來回票等;以及部份船公司月票,不是以八達通購買的票種,便需使用綠色的拍卡機登記。另購票後30日內,需以車票、單據和八達通卡在綠色拍卡機作登記,市民需先掃描單據二維碼,再拍機鐵車票及拍八達通卡,才會記錄購買費用,計算入交通補貼內。
至於外界擔心補貼被水貨客濫用,運輸署署長陳美寶指出,計劃主要用作補貼市民乘搭本地交通之用,不包括跨境交通服務,如因水貨客問題加設額外審查關卡,形容有違計劃便利簡單,又指出補貼金額設上限已屬平衡市民需要及減少濫用的安排。
陳恒鑌建議門檻降至200元
不過,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認為,計劃門檻太高,建議每月公共交通開支200元也可獲補貼,讓一些車途短、每月不超過400元交通支出的市民亦可受惠,包括外出買菜的主婦。市民楊先生及單先生分別就讀理大及港大。楊先生住在大學宿舍內,一星期周未會乘搭交通公具外出,一個月的交通費或不到100元。他認為,補貼對學生而言無甚幫助,因學生有優惠。單先生認為計劃對於在新界北的居住的人來往市區,又或是需過海的人士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