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针对美容业界的销售手法,消费者委员会提倡设强制性冷静期,认为此举可让消费者减低受不良营销手法招致损失的风险。香港美容业总会创会主席叶世雄向《成报》表示,市民如何分辨良劣商家很困难,而且业界普遍对冷静期感到忧虑,例如行政成本或因此上升,以及出现被滥用情况等,认为加强优质经营者的宣传,令消费者光顾无问题的商店,才是真正抗衡不良商家的方法。
政府稍后提立法框架
消委会提出在特定交易模式外,包括非应邀或遥距合约,在一些指定行业,例如健身、美容及时光共享等,推行强制性冷静期,让消费者可在指定期限内,无条件取消涉及这些行业的预缴式合约,以提升消费者的保障,而政府亦积极回应,稍后将提出立法框架及展开公众谘询。
叶世雄表示,消委会提倡设冷静期一事,只适用于被不良推销后的人士身上,未能真正解决不良商家存在的问题,而有弱势人士疑被骗买疗程,他认为,虽然不了解相关公司,但一般商家或未能即时知悉所推销人士是否有问题,但事后如有相关证明,就应以退款处理。他又指出,政府应有清晰指引给予商家,如何处理向相关人士的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