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國際組報道】中美雙方雖達成暫時休戰協議,但專家普遍認為兩國未來談判之路仍然顛簸,其中美國巿場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朱鳴岐認為,「停火」的談判結果是意料之中的緩和,中國購買大批美國商品乃示好的訊號,尤其是承諾立即重啟進口美國農產品,讓特朗普對農業州有交代,但這個以購買美貨換關稅暫緩的協議乃治標不治本,沒有提供平衡中美貿易差距的持續動力,中美經濟基本面維持不變,貿易逆差預料將長期持續。
他指出,就算兩國90天內能就知識產權保護、網絡盜竊等達成共識,也不能排除華府未來要求北京在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上作出讓步,中美經貿關係可能再掀波瀾,而白宮對華強硬派佔上風,將持續影響美國對華政策,中美關係仍在顛簸中前行。
談判期內維持積極氛圍不易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亦指出,除非兩國就美中經濟關係中的結構性問題達成協議,否則兩國或會重返貿易戰,另一智庫威爾遜中心基辛格美中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亦認為,中方做出特朗普政府要求的所有結構性改變可能性很低,談判期內要維持積極氛圍也不容易。
本港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分析,雙方只是暫時停戰,未得出一個肯定結果,難以判斷雙方90日內談判達成共識的成功率,美方關注在華美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國諜戰、透過「一帶一路」擴展國際版圖及南海問題等,以上任何一個不明朗因素發酵或惡化,都可能導致談判過程暫停,白宮仍會增加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