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国际组报道】中美双方虽达成暂时休战协议,但专家普遍认为两国未来谈判之路仍然颠簸,其中美国巿场谘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朱鸣岐认为,「停火」的谈判结果是意料之中的缓和,中国购买大批美国商品乃示好的讯号,尤其是承诺立即重启进口美国农产品,让特朗普对农业州有交代,但这个以购买美货换关税暂缓的协议乃治标不治本,没有提供平衡中美贸易差距的持续动力,中美经济基本面维持不变,贸易逆差预料将长期持续。
他指出,就算两国90天内能就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盗窃等达成共识,也不能排除华府未来要求北京在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上作出让步,中美经贸关係可能再掀波澜,而白宫对华强硬派佔上风,将持续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係仍在颠簸中前行。
谈判期内维持积极氛围不易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亦指出,除非两国就美中经济关係中的结构性问题达成协议,否则两国或会重返贸易战,另一智库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亦认为,中方做出特朗普政府要求的所有结构性改变可能性很低,谈判期内要维持积极氛围也不容易。
本港经济学者、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分析,双方只是暂时停战,未得出一个肯定结果,难以判断双方90日内谈判达成共识的成功率,美方关注在华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国谍战、透过「一带一路」扩展国际版图及南海问题等,以上任何一个不明朗因素发酵或恶化,都可能导致谈判过程暂停,白宫仍会增加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