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氣 溫 : 31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中方再釋善意 設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
發佈日期 : 2018-12-31

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羅東川(中)表示建立知識產權法庭

【本報兩岸組報道】中方在貿易談判舉行前為緩解兩國對壘態勢,繼加碼購買美國大豆,並讓美國大米可進口中國後,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宣布1月1日起設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而知識產權問題正是美國關注的要點之一,此舉被外界視為北京在中美面對面談判前釋出善意的最新動作。


強調非應「他國要求」


中美貿易爭端今年3月爆發以來,美方不斷指控中方侵害美國的知識產權,甚至強迫技術轉讓及竊取商業機密,促中方加大保護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周六(29日)宣布設立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並於明日(1月1日)掛牌,知識產權法庭由最高法院副院長羅東川出任庭長,他指出此舉是中國知識產權訴訟法律制度的「歷史性突破」,是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大舉措,新專業法庭的設置表明中國極力捍衛知識產權的決心,也是黨中央重要政策,將對國內外產生顯著影響。


問及美國應當如何看待中國此舉時,羅東川則強調保障知識產權是中國基本國策,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是因「時機已到」,而非「他國要求」,「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未來的發展仰賴創新,為了保障創新發展,必須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


確保可統一裁判尺度


他解釋,中國法院實行兩審終審制,專利類案件過去是在中級法院一審,上訴後到各地高級法院作出裁判就直接生效,導致過去有些專利案件很少能到最高法院,「這就意味着在30多個高級法院,可能存在不同的裁判標準」,設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後,將允許當事人將案件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由一個審判機構確保統一裁判尺度和標準。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