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在下月收紧申领长者综援年龄后,届时60至64岁人士只能申请成人综援,当中健全申请者要参加非政府机构的就业援助计划,定期与社工会面,为了减轻这批人的工作压力,据了解,社署早前向非政府机构指出,10月会推出新的就业援助计划,下月起的半年过渡期内会放宽规定,申请者需与社工面谈次数,减少至每两个月1次;所物色工作的每月工时,亦减半至60小时。不过,社区组织协会回应称这类长者多数体弱多病,未必有能力应付工作,政府的构思俨如掴了自己一巴,「如果有能力工作,根本不用放宽!」
过渡期减见社工减工时
目前规定健全综援申请人须寻找每月工作时数不少于120小时,以及收入不少于社署所定标准的有薪工作。如果工时不足数,便要参加政府推出的自力更生综合就业援助计划,如果不履行承诺,即不符合资格领取综援金,社署有权停止发放综援金额。
由于收紧长者综援的申请年龄,故此年龄介乎60岁至64岁的受助人亦会纳入此安排内,据悉,60至64岁综援申请者与社工面谈次数,减少至每两个月一次;所物色工作的每月工时,亦减半至60小时,是15岁至59岁受助人的一半。
亦有关注团体指出,现时部份接近60岁的综援受助人,因长期病患等无法工作,原本期望可在60岁后改为申领长者综援,但政府收紧申领年龄令他们大失预算,又认为即使放宽就业规定,他们亦难以找到新工作。
有能力工作就不用放宽
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幹事吴衞东称不少长者健康不大理想,他们没有能力工作,才领取长者综援,如果收紧门槛,令这批人只可领取成年人综援,领取成人综援者如有工作收入,或须扣减部分援助金额。如果工作时数不达标,会被安排做社区服务,例如到沙滩执垃圾,才可获发放相关金额。
他称由于这批市民健康不大理想,工作能力不高,即使政府减低他们的每月工作时数至60小时,其作用亦有限,「其实政府是自打嘴巴,如果这些人有能力工作,根本不用放宽。」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兼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同意政府的改动,但认为同时应推出措施协助长者就业。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说:「甚至像某些国家或地区般,用立法形式,来让僱员在60至64岁这个年龄层内,如果他们愿意工作的话,我们应该继续提供工作机会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