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无寻求外间法律意见而决定不就「UGL案」检控前特首梁振英,引发争议。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曾任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与时任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共事过,被质疑能否就检控作独立判断。不过,郑若骅仅以「实际年份不记得」为由,轻轻带过自己曾任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一事,有议员狠批郑若骅根本是「擘大眼讲大话」,是「法治天敌」,漠视《检控守则》列明检控人员须具独立性的原则。 本报港闻部报道
郑若骅昨日出席立法会会议,接受议员质询。议会阵线朱凯廸质询郑若骅称,律政司在无寻求外间法律意见的情况下,决定不就「UGL案」检控前特首梁振英,做法有别于律政司过去处理关于梁锦松、许仕仁等时任或前任高层公职人员的案件,问律政司会否尽快寻求外间大律师的法律意见,然后覆核「不检控决定」。他指出:「市民不会好像曾荫权一样,会扫走愤怒和怨恨。市民一定会记得,这个其身不正的律政司,没问过独立大律师的意见,就『放生』了贵为国家领导人的梁振英。」
郑:实际年份不记得
郑若骅重申,律政司不会就涉案人士的身分或特别背景,而必须寻求外间法律意见。她指出,在检控决定前寻求外间法律意见,过去三年只有2017年发生一宗,并强调相关指引订明在六种情况下才会这样做,除了案件涉及律政司人员,亦包括律政司内无相应专家,避免有偏袒观感或利益冲突等的情况,而今次案件不适用。
公民党陈淑庄质询郑若骅时,形容对方是「法治天敌」。话锋一转,陈淑庄问郑若骅是否记得曾在2004至10年担任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期间须定期向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匯报,而梁振英当时是行政会议成员,亦曾任行会召集人,质疑两人曾共事六年,郑若骅是否充份符合《检控守则》第一条「检控人员的独立性」的原则,能否就检控作独立判断。郑若骅回应称:「议员提到的一些事情,实际年份我不会记得。」她强调,「利益冲突」有清晰的法律定义和客观标准,「所以在这件案件,在律政司内是认为可以完完全全地去作出相关的检控决定。」
陈淑庄:擘大眼讲大话
陈淑庄在会议后批评郑若骅的「不记得」说法,是「擘大眼讲大话」,质疑对方有意隐瞒与梁振英的关係,并漠视《检控守则》列明检控人员须具独立性的原则。她说:「由2004至10年,他们共事六年,当我问郑若骅时,她居然说『不记得』。究竟她还有甚么事情不记得?僭建不记得,跟梁振英共事又说不记得。」她认为,过往律政司司长曾多次因避嫌转交案件予下属处理,质疑为何郑若骅今次不就此事避嫌,而郑若骅在会议上亦未能清晰解释。
林卓廷促尽快问责下台
民主党林卓廷称,郑若骅的表现令他感到非常愤怒,批评对方只是重复朗读《检讨守则》,不断「拉布」。他批评郑若骅是「只手遮天」:「她说没有偏颇就没有偏颇,那现在香港的法治,不就变成郑若骅一个人的人治?」他补充,郑若骅已经没有公信力,应该尽快问责下台。
另外,郑若骅今日下午会前赴北京,明早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亦会拜访司法部及国务院港澳办,至本月19日返回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