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触犯刑事罪行的人数持续减少,由十年前的近万人暴跌至去年2,769人被捕。虽然青少年犯罪率仍处偏低水平,但须注意他们干犯罪案类型的变化。《成报》综合各类罪案统计数字再作分析,显示10岁至20岁青少年去年在七大罪行录得显着升幅,「行劫」案居首位,升幅高达约104%。若按照人数计算,最多青少年触犯「伤人及严重殴打」,多达约400多人、「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或打斗」亦有120多人等,涉及「三合会」罪案亦有500多人,不排除涉案青少年本身具黑帮背景及参与黑社会聚众殴斗有关。本报港闻部报道
本港去年整体罪案是54,225宗,较前年下跌3.2%,而青少年犯罪率佔少数。警方数字显示,青少年犯罪人数持续下跌,拘捕人数由2008年的9,008人跌至2018年的2,769人,剧跌近七成。2018年被捕青少年共2,769人,较前年微升1.4%。若再细分年龄组别,10至15岁的「少年罪犯」没有变化,为928人被捕,与前年一样;但16至20岁「青年罪犯」于去年则增加了37人,总计1,841人,微升2.1%。
10至20岁青少年 去年2769人被补
虽然犯案青少年不多,但不能掉之轻心,因当整体的「杂项盗窃」、「伤人及严重殴打」及「三合会罪行」等罪行下跌时,青少年触犯上述罪行却反其道而行,录得显着升幅,教育界及社工们应加倍注意,对症下药,制订措施防范。
踏入2018年首半年(即1月至6月),10岁至20岁青少年有1,499名被捕,较去年同期1,405人增加了94人,升幅是6.7%;其中以10至15岁的「少年」被捕升幅最明显,由2017年首半年的480人增至2018年同期的545人,增加65人,升幅13.5%。
触犯店舖盗窃 毒品及刑毁减少
本报综合警方等部门统计数字再作分析,发现有七大项罪行录得升幅(见表),「行劫」罪位居榜首。至于录得跌幅的罪案则有「店舖盗窃」(361人被捕,下跌24%);「严重毒品罪行」(202人被捕,下跌15.1%);「刑事毁坏」(185人被捕,下跌2.1%)等。
在「行劫」方面,去年全年有55名青少年人被捕,前年只有27人,升幅高达约104%。翻查资料,在2018及2017年的上半年被捕人数均是相约,仅廿多人犯事,但于去年下半年则增加了32人落网。
杂项盗窃人数剧增 飙升367人
其次,近年不时听见青少年在街头涉及聚众殴打等情况,去年触犯「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或打斗」的青少年总约122人,录得升幅约39%;上半年仅62人被捕,但于下半年暴增了逾百人,情况趋向严重,位列青少年罪行第二位。
根据法例,任何人在公众地方参与非法打斗,即属犯罪,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5,000元及监禁12个月。
在2017年,青少年触犯「杂项盗窃」罪有292人,但于2018年起了重大变化。去年首半年只有87名青少年被捕,但在下半年(即7月至12月)大幅飙升280人犯案,增至去年全年总计367人被捕,升幅高达约26%。
逾500人涉黑 带动暴力罪行增
青少年干犯「三合会」罪行升幅约13%,约517人被捕。事实上,去年首六个月已呈现增加趋势,有49名少年(10至15岁)被捕,较前年同期劲升75%,数目相当惊人;而被捕青年(16岁至20岁)则有217人,较前年同期略增4.3%。
因三合会有关罪行繁多及难以清楚界定,故此「三合会」罪行仅以「自称三合会成员」及「非法会社」罪行为主。虽然青少年涉「三合会」罪行去年不入五大,但仍不容忽视,因去年青少年涉及「伤人及严重殴打」、「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或打斗」,以及「妨碍公安罪行」,例如黑帮俗称的「晒马」(即聚众炫耀武力)行为这3类罪行,去年全年分别录得422人、122人及71人,均较前年录得显着升幅,不排除涉案青少年有黑社会背景或受指使行事。由于他们犯案时未有自称三合会成员等,故此警方以干犯罪行作出拘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