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國際組報道】中方在貿易談判中多番作出的讓步,包括購買1.2萬億美元產品,大豆加碼至購入1,000萬噸,還有人民幣匯率協議等,但中國國內出現中方被美國逼得作出巨大讓步的說法,有些還對習近平特使劉鶴白宮見特朗普的姿態不滿,暗示其不如李鴻章。
美總統坐高處見中國官員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道,中國一些人對以習近平特使身份赴美談判的國務院總理劉鶴,在白宮獲美國總統特朗普接見的姿態不滿,新浪微博流傳着清大臣李鴻章與日本談判馬關條約,以及劉鶴與特朗普白宮會面的照片,下面是內地女作家趙麗華的疑問:「為甚麼我們現在的談判不能像李鴻章那樣長桌面對面對談,而非要川普(特朗普)坐高處我們坐下面,為甚麼?」
上面是北大教授孔慶東回答:「因為李鴻章畢竟還算個文化人,即使簽訂喪權辱國條約,鬼子也起碼給他一點個人尊嚴,不把他當成一條狗」,下面跟着孔慶東的帖子很多:「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中國歷來都有大節氣的外交使臣,不辱使命!到如今,愧對祖先!」、「前幾代老大都說過『不做李鴻章』一類的話,徒子徒孫們居然想做也夠不着了。」
內地官媒則連忙作出解釋,其中具新華社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發文回應購買1,000萬噸大豆,指出「其實,中國比需要石油還需要大豆」,更直言「中美不平衡是一個事實,中國每年幾千億美元的順差,確實也不可持續,多進口一些美國的貨物,而且還滿足中國的需要,真不少壞事」,又指「美方提出的一些結構性訴求,乍一看咄咄逼人,但細細想想,很多又何嘗不是我們深化改革開放進程中正要做的?沒有入世,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沒有這次挑戰,中國就不可能這麼深刻認識到自己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