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今期居屋數目不少,但有立法會議員憂慮今次新推出的單位,實際上是「透支」了下年度的單位,屆時單位量便自然減少,或會出現「斷層」情況,令準買家難以規劃將來置業計劃。
倡加快私樓熟地改公營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認為,新一期居屋主要位於市區及擴展市區,地理位置便利,相信會受歡迎。他認為居屋售價按市民負擔能力調整至市價59折是可以接受,但認為在綠置居恆常化後,仍維持綠白表各佔一半的比例,不利白表市民置業,建議調整綠白表比例至四六比。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稱留意到當中約30%的單位,即1,500多個單位其實是由2020/21年度中抽調過來的,實際上「透支」下年度的單位,所以好消息可能是「一炮過」,下年度又要過「緊日子」;他認為供應量時高時低,對市民規劃置業計劃並非好事,所以政府應該加快將私樓熟地改作公營房屋,特別是安達臣道及啟德的七幅地,令居屋供應在這幾年可以穩定些。
由於今次計劃的單位位置及售價都有吸引力,相信入表量都會有20萬以上,他希望房委會可以兌現承諾,在今次可以做到網上申請,以方便市民及提高行政效率。
擔心居屋供應出現斷層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尹兆堅認為,今批居屋單位數量不少,但相信是「最後一次小陽春」,擔心居屋供應會出現斷層,數據亦顯示到2024年後,居屋供應每年或少於2,000伙,希望政府能加大供應。他又認為,既然符合公屋資格的人士已經有多一重綠置居的置業階梯,綠白表比例就應該調整,可以變為四六比。新一期居屋的禁售期擬由5年延長至10年。房委會委員郭偉強表示:「由於折扣大了,買家得到資助大了,從而要求禁售期長些,限制買家不能在短時間內賣至公開市場套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