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增拨4亿元扩大药物名册范围,医院管理局昨日公布,会将19类药物纳入药物名册的资助范围或扩大临床应用标准,涉款3.67亿元,预计有5.35万名病人受惠。现时部分自费治癌药物疗程约4万元,新措施下符合条件患者只需15元就能服药,预料惠及2,632人,而2万名中及高风险的中风患者,亦可获资助购买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由每月约700元减至3.75元,相差约180多倍。 本报港闻部报道
医管局在2014至18年间用药开支增幅介乎5.5%至9.9%,18/19年度开支约56亿元,估算19/20年度会上升7%高达60亿元。现时药物名册内有四类药物合共1,379种,分别为一般使用的通用药物,有880种;372种为符合临床条件经专科医生处方的专用药物;纳入安全网,由撒玛利亚基金及关爱基金资助的药物共有58种,以及69种自费药物。
预计5.35万病人受惠
当局计划在今年4月起,将8类药物从安全网或自费药物转为专用药物,包括治疗糠尿病、乳癌、肺癌、胃癌、脑癌、多发性硬化症及结节性硬化症的药物。以往自费治癌药物每个疗程动辄3至4万元,未来只要符合临床条件,都可以医管局标准收费服药,即每16周15元,预计有2,632人受惠。
至于治疗属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的药物,当局估算额外开支为451万元,会有19人受惠,现时药物由关爱基金资助,患者脑部出现星型肿瘤或肾脏肿瘤达3厘米才符合资助资格,惟当局未有放宽用药门槛。医管局总药剂师李诗咏昨日在记者会上解释,当局有参考国际指引,会继续留意科研实证,并定期审视指引,强调即使有超过19名患者要药,「钱会照用,医生亦都一定会医」。
扩阔临床应用标准
医管局同时扩阔11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标准,包括1类精神科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肺病、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乳癌、前列腺癌药物及1类治疗丙型肝炎药物。当中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开支最高,约1.28亿元,会额外惠及23,412名中及高风险的中风患者,现时相关药物每月药费逾600元至700元,未来只需每4个月15元,即每月约3.75元。
医管局心脏服务中央委员会主席李耿渊医生在同一场合补充,以往患者会服用「华法林」预防中风,但需要经常检查血凝指引,又容易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产生相互作用,相反,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药出现出血的机会风险较低,每年仅0.3%至0.4%,较「华法林」的1%为低,而且毋须持续监控凝血功能,又不易与食物和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至于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医管局药物名册委员会主席劳伟祥表示,患者服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较以往使用干扰素药物如利巴韦林的效果更好,治疗时间由1年缩减至3个月,亦可避免伤风、感冒、影响免疫系统等副作用,当局预算额外开支7,000万元,约1,000人获得资助。医管局补充,财政预算案增拨的4亿元,当中有3.6亿用于药物名册,其余约3,000万元用于提供爱滋病药物治疗服务,涉及大约300多名新增的爱滋病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