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氣 溫 : 30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街邊燒衣紙烏煙瘴氣 區議員倡公眾化寶爐全年開放
發佈日期 : 2019-04-06

■區議員林德成提倡全年開放公眾化寶爐,方便市民祭

【本報港聞部報道】清明節正日,數十名市民昨日擠在紅磡的街道上祭祀先人,現場可見市民在街邊燒香燭及紙錢,令四周空氣污濁,影響衞生,九龍城區議員林德成提倡全年開放附近的公眾化寶爐,認為發牌後應有附加協調,要求商家一定要使用公眾化寶爐,以減低對民居的滋擾。


以需支出公帑為由拒絕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發言人任國棟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在特定節日如春秋二祭,在附近的公眾化寶爐會供來者燒衣,但時間有限,只會於3月22日起至4月22日供市民使用,令該月內環境得到改善。


不過,他解釋其實市民也未必一定在春秋二祭的日子來祭祀先人,亦有市民在其他日子前來祭祀,如果不開放化寶爐,只能在街上焚燒衣紙等。他指出以往擔任紅磡區區議員的時侯,一直有向當局提議全年開放公眾化寶爐,惟局方回覆指標書中無規定中標者提供全年開放服務,故未能安排。


九龍城區議員林德成表示,當局以需支出公帑為由,拒絕全年開放,但卻無提到涉及多少費用。他認為骨灰龕場發牌後,應有附加協議要求商家一定要使用公眾化寶爐,讓後人祭祀先人時,直接往化寶爐燒衣紙,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至於日後如有大量不獲發牌的骨灰龕要遷出,認為政府應做好規劃,確保市場上有足夠龕位供後人認購。


就讀理大的張同學表示,住在紅磡溫思勞街三年,由於居住較高樓層,故此受到影響較輕,但每天上下課途中都需經過滿是殯儀館的街道,加上經常在後巷或馬路邊燒衣,「那些煙刺眼和鼻,有時經過也會沾了灰塵,始終都不習慣,覺得不吉利」。他認為如果能規管燒衣情況,店舖數量能減少便好。


低層住戶深受煙霧滋擾


張小姐稱住在低層的住戶多年來深受滋擾,她說:「這附近最多是在曲街,住低層那些人會首當其衝,因在街邊燒,有風吹過還是會飄入屋,有煙。」李小姐稱上課出外時會經過這些街道,「會覺得好多灰及大煙」。她認為政府應加以規管,因大多店舖經營了10多年,應不願意搬遷。由於香港地少人多,長遠而言,應加強教育及提倡海葬。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