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審計署調查發現運輸署管理的路邊泊車咪表出現「同咪不同價」現象。截至去年底,在17,869個路邊咪表泊車位中,有85%按按高收費率收費,餘下的15%則按低收費率收費,即每30分鐘只收2元。審計署建議,運輸署需要針對按低收費率收費的咪表,檢討泊車費 。同時又建議應考慮就部分使用率高的咪表泊車位,延長咪表收費時段。
低收費者使用率較高
報告發現在同一街道的泊車位有兩種不同的收費率,例如有73條街道同時設有兩種收費率的咪表泊車位,平均使用率超過85%,另外58條街道的泊車位平均使用率同樣是85%,但只安裝了按低收費率收費的咪表,換言之,在同一區內,不難發現按低收費率收費的泊車位使用率,高於按高收費率收費的泊車位。
審計署認為運輸署需要檢討路邊咪表泊車位的收費安排,以保障政府收入的同時,亦可配合車位政策得以落實。針對按低收費率收費的咪表,進行檢討泊車費;安裝在核心商業區和客貨車泊車位2小時咪表,檢討每次交易的最長泊車時間,把每次交易的最長泊車時間調整至30分鐘。
運輸署稱由於受到地區人士反對,要調高泊車費一向困難,安裝新一代咪表系統後,泊車位的使用情況會被自動記錄下來,他們會因應有關泊車位的使用情況,檢討按低收費率收費的泊車位問題。該署又稱預計於2022年初完成安裝新一代咪表系統,並訂立泊車費調整機制,再向立法會匯報進度。此外,他們亦會進行定期調查,並考慮在泊車位使用率高時,延長咪表收費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