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的雨季,一般是由四月開始,為進一步減低暴雨期間的水浸風險,渠務署今年實施「及時清渠」安排,同時引入新科技,運用一部新式的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地下箱形暗渠內的淤泥,加快清渠的效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天發表網誌,邀渠務署講解這部新機械人的操作、功用,以及它與傳統清淤方法有何不同。香港每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400毫米,為環太平洋地區內降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渠務署工程師潘天佑說,雨水經箱形暗渠排出大海,而隨雨水沖下的沙石、泥塵,會慢慢在渠內積聚成為淤泥,影響渠道的排水功能,最嚴重時有機會導致水浸。為避免以上情況,署方會定期檢查箱形暗渠,並在有需要時安排清淤工作,確保渠道正常運作。
#運作與吸塵機相似
今年初,渠務署引入一部新式的遙控清淤機械人,在深水埗和荃灣試行為箱形暗渠進行清淤工程,並監測其功能。工作人員首先會利用吊機把機械人吊起,經井口把它送進箱形暗渠內,之後操作員可以在工作室,透過閉路電視和聲納探測,觀察渠內的狀況,以及遙控操作機械人進行清淤。潘天佑說,機械人約3米長、1.5米闊、1.5米高,運作與吸塵機相似。機械人吸入淤泥後,會透過接駁喉管,將淤泥泵上地面臨時淤泥裝卸櫃。淤泥經脫水後,才會運往堆填區。
遙控清淤機械人可代替潛水工序,免卻工作人員進入密閉和淹浸的箱形暗渠,提升安全之餘,雨季時亦可進行清淤,加快工程進度並減低成本,清淤的效率亦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