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積金局報告反映基金收費與回報無關,有專家認為當高風險的基金表現差時,「打工仔」的感覺會特別差,而希望市場隨着「懶人基金」面世後,可以汰弱留強,終止運作收費過高的基金,他並提醒「打工仔」應該積極管理及考慮整合自己的強積金戶口。
不善處理可轉「懶人基金」
樹仁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接受《成報》記者訪問表示,收費高的基金通常風險較高,問題在於基金回報不一定高,當經濟下行時,基金表現不佳就會令「打工仔」的感覺特別差,但認為高風險的基金仍有市場,年輕人剛投入就業市場,「本金少就博一鋪」。反之,有「懶人基金」之稱的預設投資策略面世後,或會吸引近退休年齡的人士轉投,「因為毋須做任何事」,加上部分人少有理會自己的強積金戶口,希望隨着他們加入「懶人基金」,屆時市場能夠汰弱留強,將部分收費過高的基金「踢走」。
不過,袁偉基強調「打工仔」亦應積極管理自己的強積金戶口,如間中留意戶口的基金投資狀況以及了解市場上不同的基金選擇,否則基金受託人便沒有誘因改善服務以及調減收費。他建議有多個強積金戶口但不善處理的「打工仔」,可將其強積金轉投至「懶人基金」,當基金有一定回報後才再考慮其他基金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