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中文大学化学系兼任教授成公明及其前博士研究生吴潍龙利用崭新的合成技术,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胺基碳环糖。
抑制肾脏吸收血糖
其中两种胺基碳环糖,经中大中医中药研究所副所长及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碧珊及中医中药研究所研究统筹员刘洁雯进行的测试证实,能有效抑制肾脏细胞吸收血糖,可望发展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这项研究成果最近已发表于顶尖的国际化学杂志《应用化学》。
在成公明的指导下,吴潍龙利用供应充裕且便宜的糖分子为原材料,通过低廉的化学合成方法,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全新的胺基碳环糖。其后,中大中医中药研究所的刘碧珊及刘洁雯採用细胞模型测试新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证明,其中两种胺基碳环糖能有效抑制肾脏细胞表面的「钠离子依赖型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从而抑制肾脏细胞吸收血糖,可望发展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
成公明表示:「此研究构思于2010年已萌生,研究成果今天能够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同,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兴奋。更重要的是,此研究成果展示了化学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这项研究的成功,实取决于科学家创新的思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补充,正计划使用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测试这种新药的效用和安全,相信透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必能将基础化学研究转化为医学上的成果,造福糖尿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