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一支枴杖,一座輪椅,可能就如他們的雙腳,是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不是每位長者都有足夠經濟能力,能負擔購買這些長者復康用具。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的創建青健坊(北區)推出「Green Care二手長者復康用具回收轉售計劃」,透過回收復康用具及低廉價錢轉售、租借或贈送予有需要人士,來減輕經濟能力較低的長者。而每件復康用具被回收後,更會經專人維修及檢查,確保其安全性。
「Green Care二手長者復康用具回收轉售計劃」所涵蓋的用具繁多,除了有輪椅、枴杖及助行架等,連一些長者日用品如奶粉及尿片,都能被回收和轉贈。負責統籌的基督教女青年會督導主任周華達指出,計劃展開了約10個月左右,至今回收了約300件復康用品,當中有逾100件用品已轉售或贈送給有需要人士,機構會視乎每件用品的新舊和破損程度,來訂定轉售的價格。
接納長者跟他們議價
周華達又指出,雖然大部分二手用品都是非常新,但都只會以是市價的三至四折出售。周又稱,市面上每座電動輪椅動輒過萬,用後便丟到去堆填區很可惜,而把電動輪椅捐贈,機構便會將它以約3,000至4,000元轉售,能幫到很多難以負擔高價輪椅的長者。
機構亦非常有人情味,基督教女青年會服務主任洪雪霞透露,有時會接納長者跟他們議價,令轉售的用具「平上加平」,「事實上不會便宜太多,主要容許他們能以『齊頭』數賣出。」至於有部分經社工轉介的長者,可能連約值70元左右的枴杖亦負擔不起,機構會考慮免費贈送給他。
義工隊負責檢查維修
每一件復康用具都對長者非常重要,甚至能夠取代他們的四肢,故必須要慎重留意其安全性。因此機構亦特別培訓了一隊約七人的義工隊,負責檢查和維修每件回收得來的用具。負責統籌義工隊的職業治療師徐福祥指出,「很多長者以為靠一把傘就可以行到,而不去買枴杖,但其實單靠傘來行是非常危險的。」 他指出,義工隊會將每件回收得來的用具消毒、檢查和維修,確保用家安全。義工隊隊員潘榮基維修經驗更多不勝數,懂得維修飛機、汽車及家電等,退休後他加入義工隊繼續「過手癮」,即使如此他仍不敢怠慢,笑稱維修長者用具一定會加倍用心,亦「希望將用具整得好好哋」。至於另一位義工隊隊員黃惠蘭則笑言自己在家中也要照顧年事已高的母親,將心比心,故特別關注長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