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对于今次机场登记系统出现故障,令大批旅客无法办理登机手续,有资讯科技界人士估计是后备应急系统未发挥作用,而立法会议员则认为事件罕见,建议机管局改善通报旅客机制,政府亦应要求机管局尽快提交报告解释事故原因。
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指,过去未曾听闻类似情况在机场发生。据他了解,登记系统设「分间区域」,航空公司可迁移至其他没受影响的柜位便可继续运作,不会导致整个机场停顿,但因机场竹纟统有别于公共交通系统,目前没有通报机制,认为在今次事件后,机管局须检讨内部工作,并在适当时间透过相关航空公司知会乘客。至于今次事件涉及大量旅客受影响,负责监管的运输及物流局应要求机管局提交报告,以便日后加强有关方面的防护。
另一名立法会议员陈恒鑌批评机管局在事故时未有立即公布,做法不理想,认为必须及早公布,「等佢哋唔使咁焦急咁慌张」。而香港民用航空事业职工总会主席李永富亦认为,今次是机场首次出现此类事故,令职员有些手足无措,亦无法掌握讯息及将讯息传达开去,告诉乘客可能要延误多久,因此认同应先行公布有问题,事件或需技术及时间解决,让乘客有心理准备。
流量超负荷导致事故机会不大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表示,银行等大型机构多在深夜进行系统维护,一般需时4至8小时,今次復修时间超出预期亦属常见,但机管局有后备应急系统,估计今次未有发挥作用。方保侨又指,有关系统沿用多年,一直都有升级,要了解是否与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出现问题有关,但估计因流量超出负荷导致事故的机会不大。他认为未来可加强演习,当一旦出现问题时,亦可将旅客调往其他航运大楼办理登机。
翻查资料,2018年5月,港铁机场快綫九龙站有电脑系统未能如常运作,影响到九龙站的预办登机服务要局部暂停。车站即时联络机管局的系统服务承办商跟进。经过约8小时的维修后,预办登机服务陆续恢復。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