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淋巴在體內具抵禦細菌感染功能,但一旦發生淋巴細胞增生,可促成嚴重的慢性疾病——特發性多發性卡斯爾曼氏症(iMCD)。此病所引起的症狀與其他疾病容易混淆,故誤診率較高,五年死亡率亦較其他常見惡性腫瘤高。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廖崇瑜指出,人類身體布滿淋巴管及淋巴腺,讓淋巴細胞循環至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以發揮抵抗細菌感染的功能。iMCD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常見的臨床症狀,例如器官腫脹、流感症狀、發燒、疲勞、體重下降、腹水,淋巴結腫大等,這些與部分自身免疫病及惡性腫瘤所引起的症狀相似,增加診斷工作的困難。一旦患者沒有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可能導致器官衰竭及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有研究顯示,iMCD的患者患有惡性腫瘤風險會增加。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表示,香港罕病患者面對漫長的確診、醫護人員的經驗不足,昂貴兼且難求的藥物等挑戰。他建議,當局為iMCD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並界定罕見病定義,以促進創新藥物發展及加快引入藥物程序,讓罕見病患者受惠「健康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