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香港拟与内地设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之际,卫生署接获取消器官捐赠的数字急升,令到等候器官捐赠的患者推向绝望的边缘。翻查资料,内地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每年约有800至1,100个,去年以肝脏佔最多;在香港,目前等候肝脏移植的平均轮候时间为第二最长,达38个月,不少患者未及移植已离世。政府消息人士认为,内地有器官剩下,香港有病人却要苦等,情况十分不理想。当落实与内地器官移植合作法律框架后,香港的病人相信可以能快捷、更大机会取得合适的器官。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不会影响内地和香港各自现有的器官分配制度,反而有助希望捐出器官的人士完成心愿,挽救他人生命。
卢宠茂昨天出席一个活动后会见传媒时说,本港现行的器官移植分配制度完全没有改变,仍然是港器官港用,而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属于第二层分配,只有在器官捐出后而香港没有合适的受惠者,才会触发跨境机制。此举旨在善用资源,完成捐赠者崇高的大爱理念,救活另一个人。他鼓励全香港市民继续支持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
出席同一活动的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邓耀铿说,医管局上周派员到内地考察,参观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并与当地专家交流内地移植服务的最新发展。他指出,内地的系统相当完善,储存全国需要轮候器官移植病人的资料,每当有人捐出器官,系统便会根据资料即时配对,他认为系统公平公正。
邓耀铿表示,无论从临床技术、系统对接以至器官运输流程而言,香港均绝对有能力完成跨境捐赠。他唿吁大家支持跨境器官捐赠机制,给予香港的末期器官衰竭病人多一点机会。
中国器官捐赠数量和比例愈来愈高。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272例、器官移植手术19326例;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从2015年的2.01上升至2021年的 3.73,这是自2015年开始实施器官捐赠制度以来的最高纪录。中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翻查资料,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的数据,自2015年至今,约有1,000名香港病人在内地接受遗体器官移植手术,包括100多个肝脏移植和800多个肾脏移植。
内地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在过去四年,每年约有800至1,100个;以2022年为例,最多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是肝脏,约有380多个。在香港,目前等候肝脏移植的平均轮候时间为第二最长(第一是肾脏),为38个月。(见表)
此外,卢宠茂昨日在电视节目上强调,器官捐赠关乎病人生死,香港与内地不会停止商讨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反之,在网上造谣作假、破坏器官捐赠、阻挠跨境互助机制的人应立即停止这种行径。
在中央名册出现从未登记但成功取消申请的情况,卢宠茂承认系统有优化空间。然而,他指出,撇除此类个案,登记后取消申请者仅佔名册上逾35万个登记的0.8%,而同期新增登记逾5,000个,即录得净增长逾2,000个,反映市民支持器官捐赠。
衞生署指出,政府正检视中央名册系统的登记和取消申请流程,经考虑个人私隐和身分核实认证等因素后,会适时更新系统及优化流程。
中央名册自2008年设立以来,登记人数一直持续增长,由2009年的45,150人增至现时超过357,000人,反映器官捐赠受广大市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