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日本最新檢測結果顯示,福島海灣內捕獲的一條魚,含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超標180倍。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2011年311地震令福島核電廠嚴重損毀,反應堆仍要不斷灌水冷卻,以控制情況,核污水有機會滲漏排放出海洋,在魚類發現放射性元素並不意外。
本身是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的梁美儀表示,「銫」類似重金屬,某部分可能被人體組織或骨骼吸收,某部分則會排出體外,但今次超標量較高,如果高劑量進入人體,可能令細胞病變,嚴重可引致癌症,因為「銫」帶有輻射,半衰期超過二十年,長期可造成健康威脅。
他表示,日本計劃排放核污水出海不是妥善的做法, 一些歐美國家核電廠在附近湖泊儲存核污水10多年,讓放射性元素變成無害的化學元素,這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如果日方污水處理能力非常可靠,應該仿效上述做法,而非不負責任和自私地排放出海。
梁美儀表示,對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很有信心,當局每日都檢測日本進口食物,亦有能力找到有輻射性食物,並馬上要求下架和禁止入口等,當局未來可能會加強相關措施,呼籲市民不需要太擔心。
政府或對福島一帶進口施嚴厲管制
另一方面,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曾經告訴日本駐港領事,香港政府正計劃為經淨化的生活污水尋找用途,例如為花木灌溉或清潔地方等,既節省用水,亦符經濟效益。如果日本政府對經處理的核廢水安全有信心,理應在本國尋求如灌溉或其他用途,而不是排入公海,引起大範圍食物安全的風險。
謝展寰說,跨部門專責小組已經作出準備,一旦日方啟動排放廢水,特區政府便可以即時採取措施,禁止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的水產品進口,以及對其他有風險縣份水產品的進口實施嚴厲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