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有「神奇小子」之称的职业桌球手傅家俊,早在7至8岁时在父亲薰陶下培养出对桌球的兴趣,近年更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桌球手。在去年10月香港举行的世界桌球大师赛中,傅家俊虽未能主场夺冠,但决赛日录得超过8,000人入场,打破世界纪录,更为桌球界示范了全新的睇波及办赛模式。
在桌球大师赛后,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霍启刚向康文署提出,关注当局会否放宽16岁以下青少年于晚上8时至早上10时进入桌球室嘅限制时,康文署当时的回应为:「需适当保护心智尚未成熟的16岁以下人士,避免他们在晚上8点后流连桌球馆,影响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事件引起傅家俊不满,他在同年12月在社交平台帖文,质疑康文署一方面鼓励市民入场观看大师赛,但同时又规限青少年使用桌球室时间,令桌球被贴上「不良运动」标籤。
傅家俊指香港桌球总会多年来希望本地桌球能够告别负面形象,同时致力发掘同培养更多新人,提升港队实力,令更多本土球员冲出香港,为港增光。他同时指两年前成立香港首间儿童桌球学校,并将桌球带入中、小学校,甚至幼稚园,加深小朋友对桌球项运动的认识,而且已见成效。
冀政府支持喜爱桌球的小朋友发挥所长
他续指,近年外界对桌球运动印象已渐趋正面,不少家长都乐意带子女学习桌球,从香港桌球大师赛中小朋友的表现可见一斑,认为只要多加支持,他们的前途绝对无可限量,指康文署过去大唱反调,对青少年在桌球室活动时间作出限制,从而认定桌球对年轻一代有负面影响,直言:「呢啲矛盾行径,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重申,作为职业桌球手超过20年,希望政府能予喜爱桌球的小朋友拥有更多练习同享受桌球运动时间,获得发挥所长同等权利,认为只要政府在政策给予桌球更多支持,有信心可在不久将来培育出下一位来自香港的世界级桌球手。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