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及三間本地大學間護理學院發表聲明,指檢討報告忽略病人的基層醫療護理、社康和復康照顧配套等醫療和護理需求,認為相關的護理人才需求被低估,包括計算護士人數未能反映人力需求。
護理專科學院、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三間護理學院昨日發表聲明,指出目前的人力比例是遠低於病人的實際需要,不足以滿足服務需求,同時也低於國際標準。例如急症醫院的護士與病人平均比例為1比10,用以上人手比例來維持優質護理確是一個挑戰。再者,在服務需求急劇增加的時期,例如季節流感高峰期,病房使用率高達120%至140%。在發達國家,一般在急症病室是1名護士對4至6名住院病人,香港護士與病人的比例遠低於國際水平。
不同護士混一談有誤導之嫌
他們認為,計算護士人數太籠統,無法真正反映人力需求。報告將註冊護士(RN)及登記護士(EN)人數統計在一起。註冊護士必須完成五年學位課程或三年醫院提供的課程;而登記護士則須完成兩年醫院或護理教育機構的課程。註冊護士和登記護士受訓課程和所要求的專業能力有很大分別,登記護士只能完成專業護理崗位的部分責任。報告中假設所有護士,不論其教育程度,專科培訓或護理經驗是沒有差距的,都可以執行同等專業護理的角色,這一假設是不正確及有誤導公眾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