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香港大学研究发现,全港逾70%受访儿童使用电子产品超过两小时。研究指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会引致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风险。研究团队建议,家长为子女使用电子产品时提供指引,可降低使用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
5岁打机多 9岁问题大
港大近年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两个有关使用电子产品研究及两项有关体能活动的计划,包括有681名儿童的追纵研究,该研究在幼稚园(5岁;2011-12学年)及小学(9岁;2014-15学年)收集儿童电子产品使用、行为、心理社交及学业成绩纪录。另外,于2016年进行全港性研究,该研究访问7,585名小一至小三学生,收集有关电子产品使用和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风险。 港大追踪研究显示幼童在五岁时看电视及打机时间愈多,九岁时就有更大机会出现过重及行为问题(包括情绪问题、过度活跃),学业成绩亦会较差。家长若在子女使用电子产品时提供指引,可降低使用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
应该多做户外运动
研究亦发现74.8%香港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多于两小时,远远多于美国的20.8%及中国北京的47.4%。儿童花约一半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在上课日子平均使用三小时,假期则平均使用七小时。他们主要使用电子产品于电子游戏(36.9%)、看电视(36.2%)、学习(20.4%)及上网(6.5%)。 学者昨日认为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能有效在香港学童间推广体能活动及体适能。运动导师计划可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及抗逆力。学校及父母应积极帮助儿童达成运动目标。研究团队亦建议学校积极参与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及建立运动导师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