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護理學院,訪問800多名中三學生,發現38%有飲酒經驗,初次接觸酒精飲品的平均年齡約為10歲,60%受訪者指出是在家中初次接觸到酒精。調查又發現,有飲酒的受訪者,較無飲酒朋輩,出現操行問題比率高四倍。香港護理專科學院提醒家長,不要讓子女過早接觸酒精,以免影響健康,又建議政府效法香煙廣告,加強警告字眼,避免酒商模糊酒精禍害。
本報港聞部報道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酒精是全球笫三大疾病負擔風險因素,每年有330萬人因酒精導致死亡,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分類為第一級致癌物質。此外,酒精更與超過200種疾病情況有關,並構成廣泛社會問題。自從2008年酒精含量30%以下飲品豁免稅項後,衞生署發表人均飲酒量有遞增。
最早飲酒平均僅10歲
為響應國際護士會指定10月2日為「國際無酒精日」,「香港護理專科學院」聯同「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及「香港社會醫學學院」昨日舉行記者會,會上發表由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於2016年進行的一份有關香港中學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研究文獻,問卷調查了來自六所學校840名的中三學生,研究結果顯示有38%的學生有飲酒經驗,而這組學生當中有52.7%的在過去30天曾飲用酒精飲品。受訪的學生年齡是14.3,而最早接觸酒精飲品的平均年齡是10.9歲。
朋輩影響是青少年飲酒的重要因素,有飲酒朋友較沒有飲酒朋友而自己會飲用酒精飲品的機會率高於32.8倍,用另一數字表達是前組(即有飲酒朋友)83%的人也曾在過去30天飲用酒精飲品,而相對後一組(即沒有飲酒朋友)只有17%飲用。有飲酒行為較沒有飲酒行為的青少年有操行問題的高於4.6倍。
對酒精危害缺乏意識
鑑於愈來愈多年輕人接觸酒精,因他們普遍低估酒精對身體的危害,以及容易受朋輩影響,香港家庭醫學學院的陳銘偉醫生、香港護理專科學院的黃金月教授,以及香港社會醫學學院的麥倩屏醫生一同呼籲主要持份者包括家庭、教育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進行宣傳,提高市民對酒精的認識,並加強政策上的承諾,從而制定出減少酒精相關危害的循證措施,尤其應針對年輕人,以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健康習慣。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局方非常關注零售點暫時未有限制未成年人士買酒,正積極研究透過立法以及其他程序,控制零售點不可賣酒精飲品予未成年人士。 |